穩外資穩外貿政策再加碼 15條新舉措為企業紓困解難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鼓勵外資更多投向高新技術產業,加大重點外資項目支持服務力度,給予重點外資企業金融支持,提高外籍商務人員來華便利度等15條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世界經濟陷入20世紀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我國外貿外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國務院及時出臺了一系列有力有效的穩外貿穩外資政策舉措,各地區各部門狠抓貫徹落實,切實為企業紓困解難,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據統計,今年前7個月,我國外貿外資回穩向好,且好于預期,為“六穩”“六保”作出積極貢獻。進出口17.2萬億元,同比下降1.7%;利用外資5356.5億元,增長0.5%,一批重大外資項目加快落地。
在8月13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商務部部長助理任鴻斌介紹了進出口數據呈現的幾大亮點。首先,進出口逐步回穩,出口自4月以來,連續4個月正增長。世貿組織最新數據顯示,從國際比較看,我國進出口的表現好于全球主要經濟體。其次,國際市場布局持續優化,對新興市場出口占比提升0.2個百分點,占到我國出口的49%,東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伙伴。再者,民營企業成為外貿的“穩定器”,民營企業出口增長6.4%,占比提升到54.5%。此外,商品結構不斷優化,機電產品出口增長0.2%,占比達到58.5%。
他說,近期調研結果表明,外貿外資企業訂單不足、物流不暢、融資困難、產業鏈供應鏈不穩等問題依然較為突出,地方和企業普遍希望盡快出臺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在此背景下,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布了《意見》。《意見》堅持擴大開放,突出合法合規、公平透明、內外資一視同仁,從4個方面提出15條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
一是完善財稅金融政策。主要包括:加大出口信保支持,針對疫情背景下訂單取消、延期等情況,積極保障出運前訂單被取消的風險,允許外貿企業合理變更短期險合同相關期限;加大對外貿企業融資支持,發揮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地方融資擔保機構等作用,加強“政府+銀行+保險”合作,用好第三方機構幫助銀行核查貿易真實性,提高金融機構發放外貿融資的積極性;給予重點外資企業金融支持,人民銀行出臺的1.5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專項額度同等適用于外資企業,進出口銀行新增貸款規模可用于支持重點外資企業等。
二是發展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今年上半年,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增長26.2%,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增長28.8%。此次新出臺的政策舉措主要包括:新增一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力爭從目前的14個擴大到30個左右;通過基金等方式支持跨境電商平臺、跨境物流、海外倉,鼓勵金融機構支持海外倉建設;優化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退稅服務,加快退稅進度,推動更多符合標準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成為海關“經認證的經營者”;針對重點市場開展“線上一國一展”等。
三是提升通關和人員往來便利化水平。主要包括:進一步規范和降低進出口環節合規成本,提升口岸收費透明度,減輕進出口企業負擔;在嚴格做好防疫要求前提下,繼續與有關國家商談建立“快捷通道”,對符合條件的來華復工復產外國人全面實施“快捷通道”;對開展市場采購貿易試點的地方,支持結合當地特點,開通專有通道,便利外商入市采購。
四是支持重點產業重點企業。主要包括:引導加工貿易梯度轉移,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通過設立基金等方式支持加工貿易轉移,培育一批東部與中西部、東北地區共建的加工貿易產業園區;對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在落實減稅降費等普惠政策基礎上,加大支持力度;幫助大型骨干外貿企業破解難題,梳理企業問題需求,“一企一策”做好服務;加大重點外資項目支持服務力度,對投資額1億美元以上的重點外資項目,在前期、在建和投資等環節,加大用海、用地、能耗、環保等方面服務保障力度;推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和服務的便利化,幫助企業了解申請認定的要求和程序。
任鴻斌表示,下半年,我國外貿面臨的形勢更加復雜嚴峻,不確定不穩定的因素增多。因為疫情在全球仍快速蔓延,海外需求持續疲軟,世界經濟下滑對我國的外部需求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且,國際間貿易限制措施不斷增多。
與此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外貿韌性足、潛力大,長期向好的趨勢沒有改變。不僅有國內超大規模市場的消費空間,還有廣大外貿企業的創新精神。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們有信心實現全年外貿促穩提質的目標任務。
任鴻斌指出,下一步要抓好以下四方面工作:一是抓實用足貿易政策,穩主體。充分發揮外貿外資協調機制作用,加強橫向協作與縱向聯動,形成工作合力,幫助企業提升國際市場競爭力。
二是優化國際市場布局,保市場。繼續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深化“一帶一路”經貿合作。在符合疫情防控要求下,有序恢復各類經貿活動正常開展。積極推動擴大生活必需品等出口,繼續做好防疫物資出口工作,嚴控出口質量,規范出口秩序。
三是持續推動外貿結構優化升級,穩定外貿產業鏈供應鏈。加快外貿轉型升級示范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出口基地對穩固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的積極作用,引導加工貿易向中西部和東北地區轉移,進一步提升大型骨干外貿企業引領作用,鼓勵先進技術設備和關鍵零部件進口,辦好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四是推進貿易創新發展,培育新形勢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引導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推進創新,優化品牌、營銷、服務體系,加大力度培育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企業。加快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確定第二批國家級國際營銷服務公共平臺等。(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