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創新 融合共生 積極擁抱商用車生態圈新時代——2020“中國商用車新生態高峰論壇”廣州成功舉辦
11月21日,2020“中國商用車新生態高峰論壇”在廣州隆重舉辦。本屆論壇以“融通新境界·智取新高度”為主題,由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指導,汽車觀察傳媒、廣州國際商用車展組委會主辦,商用汽車觀察承辦,歐航歐馬可、陜汽重卡、搜狐汽車戰略合作。來自行業協會、研究院、車企、科技公司、物流運輸及車聯網平臺的精英代表匯聚一堂,共話新生態下的商用車發展之道。
出席活動的中國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會長王俠指出,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汽車市場帶來觸底打擊,中國商用車尤其是卡車市場卻連創歷史新高,體現出車企在轉型升級方面的突出效果。尤其是卡車市場,今年1—10月銷量同比增長24%、7次刷新月銷歷史記錄,其中重卡同比增幅更是高達39%,有望在年底沖擊160萬輛。“但是,中國商用車的轉型升級和殘酷的競爭遠沒有結束。”王俠同時表示,未來的競爭焦點將集中在4個方面:首先,不斷趨嚴的環保和安全門檻繼續推動產品技術和品質升級;其次,智能化、網聯化將成為中國商用車企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新通道;第三,運力平臺的崛起將促進商用車新生態的優化和重構;第四,把握新老基建給商用車帶來的新需求,挖掘雙循環的新機遇。
商用車市場的逐漸向好,無疑源自市場的驅動。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專家委員會主任戴定一介紹,中國物流行業總規模今年一季度下降7.3%,到6月末為下降0.5%,而到了9月末轉降為升2.0%。“在公路市場貨運量、貨運周轉量指標上,到今年10月底,分別為-2.4%和-1.1%,降幅大幅收窄,已呈現企穩回升的積極態勢。”他認為,在物流支撐了疫情期間社會經濟的同時,疫情促使物流發展非接觸、少接觸的作業流程,提高了物流的地位和價值,物流行業因此迎來發展新階段,這進一步帶動了物流車輛裝備的市場上揚。
不過,車輛制造企業依然著眼未來可持續的發展。福田汽車集團副總裁、歐航歐馬可事業部總裁顧德華分析了城市物流的現狀及科技創新對城市物流領域的影響。他指出,在城市物流的各個配送級別中,輕卡物流量占到了70%左右,占據絕對主導地位。“隨著法規迭代、消費升級以及新技術變革,輕卡客戶對安全、增效、降本、舒適駕駛的要求不斷增強,目前的輕卡并不能完全滿足用戶需求。未來輕卡將在輕量化、智能網聯、節能環保等方面大幅提升,推動產品向高端發展。”
聯合創新已成必然
面對產品迭代越來越快、環保標準日益嚴苛、產業集中度越來越高的市場環境,商用車上下游企業應聯合創新,才能保證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銀朝認為,環保法規的升級和用戶群體的年輕化對商用車產品提出了更高要求。從法規角度來看,明年國六正式實施之后,對車輛動力系統、企業售后服務能力的要求大幅提高;從用戶角度來看,80后、90后對車輛智能化、舒適性、個性化的需求越來越多,車企需要在車輛設計創新上多下功夫。“此外,重卡市場邁向高端也成為未來趨勢,以我們前不久發布的高端重卡車型X6000為例,將借此車型突圍長途物流市場。”
而上汽集團商用車事業部副總經理楊漢琳則表示,聯合創新已成為趨勢。他認為有四大因素驅動商用車行業的創新:一是國家政策明確提到2035年碳排放要達到峰值,從頂層設計為行業定調;二是物流行業使用場景逐漸細化,對車輛定制化需求越來越個性化;三是消費升級大背景下,消費者對車輛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四是多種技術的融合將對行業重塑影響增大。
對此,安徽江淮汽車輕型商用車營銷公司總經理助理萬鋒深有同感。他表示:“面對客戶快速升級的需求,企業如何應變、持續創造價值至關重要;而5G、大數據等新技術背景下,從客戶價值識別到客戶價值交付,企業內部的服務流程需要重塑;再有,企業需要高效從單一制造型快速向制造服務型企業。”
整車企業的創新,無疑還要來自零部件企業的強有力支撐。作為零部件企業的代表,廣州瑞立科密汽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萬義表示,汽車零部件企業強,整車廠才能強;整車廠強,中國汽車工業才能強。“車輛技術變革所帶來的機遇大于挑戰。”他舉例道,目前較為普及的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vanced Driving Assistance System),雖然起步階段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但隨著不斷改進的新型傳感器技術的突破,有效增加汽車駕駛的舒適性與安全性。“整車創新,需要零部件企業先行。”黃萬義講道。
據統計,目前大氣中87.6%的氮氧化合物、32%的微粒物來自汽車廢氣排放,而卡車廢氣中的氮氧化合物和微粒物占比超過55%,伴隨環保法規的嚴苛趨勢,讓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成為趨勢。據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院長王玉海介紹,在商用車行業,技術迭代往往更多依靠法規升級,而越來越嚴格的法規要求促使汽車企業不斷追求技術創新。
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于2008年開啟新能源征程,據其新能源項目負責人宋偉介紹,公司從產品開發伊始,直到2011年才推出了第一代產品。“向新能源轉型過程中,我們面臨著包括整車控制系統與零部件驗證體系的重建、功能的開發與定義、客戶痛點的研究等諸多挑戰,畢竟這是個全新的課題。”他坦言,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在技術研發層面采取了偏激進的策略,但在商品化的過程中卻保持著穩健的態勢。
互聯時代的融合共生
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中國商用車企業早已脫離粗放式賣車階段,實現從產品供應商向物流解決方案提供商角色的轉變。但在新技術、新思維、新模式加持下,物流產業鏈上的每一位參與者只有融合共生,才能達成共贏。
大灣區科技服務中心合伙人/大灣區產業加速中心CEO胡湛湛認為,中國商用車行業的智能化應用需要實現人、物、車的互聯。“從整個社會資源的規劃層面上看,數字化智能技術可以將產業鏈上所有企業的需求更好地匹配,至于如何調度社會范圍內的運力,如何從市場需求倒逼生產、設計、工藝等環節,以此提升服務質量,需要從技術創新層面不斷尋求解決方案。”
在北京云車世紀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市場副總裁國翠看來,貨運新生態在未來一定是技術和數據驅動其發展,在發展中需要市場化、規范化和透明化。“以公路運輸市場為例,其處在一個市場高度分散、信息極度不對稱的境地,運力利用效率低下。”她表示,這就需要將司機端、貨主端以及承運端(后臺調度系統)打通,并在干線運輸的基礎上融合互聯網,才能順暢切入各個后續的增值服務市場,最終形成理想化的物流生態。
不過在數字化變革方向下,物流行業最大的困難是標準化。G7智能裝備產品中心總經理盧建康表示,隨著法規不斷完善,標準化問題將逐步解決。“這樣,在網聯科技新時代,車貨匹配才能實現實際上的運力跟貨匹配。”
其實,物流企業集中度極低、分散,而且小微企業眾多,是個不爭的事實。廣東省城際運輸服務協會理事馬昶東指出,互聯網的介入,以城配企業為例,其在配送的及時性和時效性上取得了巨大的進步。“雖然2019年整個廣州的城配企業虧損率達到67%,但同比有所改觀。”他講道,由廣東省城際運輸服務協會免費提供的互聯網技術平臺的應用,大幅提高了廣州城配企業的效率,同時降低了運營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知名企業貨拉拉,利用自身平臺的技術手段幫助用戶提升車輛使用效率,同時還將主機廠的產品推薦給終端客戶,以此帶動上游產業的發展。“通過互聯網技術改造,貨拉拉融通了設備供應商、司機、中小微企業以及京東、順豐、三通一達在內的大企業,最后形成一個有機的結合,共同服務B端、C端以及政府機構。”貨拉拉運力總監谷小猛通過企業自身的發展,分享了物流行業多端融合的重要性。
不難發行,聯合創新、融合共生已成為共識,但在新業態下卓有務實的落地應用,還需置身于這其中的各方齊心合力、合作共贏,才能開創一個嶄新的時代。(曉 寒)
- 11-23聯合創新 融合共生 ..
- 11-17高端智能重卡“德龍X600..
- 11-17凱卓立貨運車輛尾板新品..
- 11-17時代汽車領航ES7高頂雙..
- 11-13東風小康將攜9款明星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