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招聘求職數據顯示制造業用工需求旺盛
人社部日前發布的“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招聘大于求職‘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顯示,與二季度相比,制造業復蘇明顯,人才需求旺盛。新進排行的28個職業中,有19個與制造業直接相關;短缺程度加大的15個職業中,有5個職業與制造業直接相關。
據介紹,本期數據來源于全國102個定點監測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填報的人力資源市場招聘、求職數據。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版)》分類標準,100個職業中,38個屬于第六大類——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38個屬于第四大類——社會生產服務和生活服務人員,18個屬于第二大類——專業技術人員,5個屬于第三大類——辦事人員和有關人員,1個屬于第一大類——黨的機關、國家機關、群眾團體和社會組織、企事業單位負責人。
從“最缺工”100個職業看,招聘需求人數從二季度的148.9萬人下降到131.6萬人,下降11.6%;求職人數從二季度的74.3萬人下降到49.2萬人,下降33.8%;缺口數從二季度74.6萬人上升到82.4萬人,上升10.5%;總體求人倍率(招聘需求人數與求職人數的比值)從二季度2.01上升到2.67,上升32.8%。
人社部分析,與第二季度相比,三季度招聘需求人數和求職人數環比“雙下降”,求職人數下降更明顯,導致缺口人數擴大,供求關系仍然偏緊。由此可見,二季度復工復產高峰帶來的反彈需求已出現回落,市場整體供求恢復常態,但“最缺工”的100個職業供求關系仍然偏緊。
具體來看,制造業復蘇明顯,人才需求旺盛;學校復學帶來教師缺口加大。在人社部發布的排行榜上,新進排行28個職業中,有19個與制造業直接相關,占比67.9%,如“儀器儀表制造工”“真空電子器件零件制造及裝調工”“金屬材料工程技術人員”“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工”等;短缺程度加大的15個職業中,有5個職業與制造業直接相關,占比30%,如“銑工”“裝配鉗工”“工具鉗工”等。隨著中小學開學季來臨,“中學教育教師”“小學教育教師”也首次進入排行。
同時,與疫情防控相關的職業短缺程度明顯緩解。除“縫紉工”仍保留在排行內之外(從第19位下降到24位),其它“縫制機械裝配調試工”“醫用材料產品生產工”“內科醫師”“藥物制劑工”“裁剪工”等5個職業均退出排行,排位在100名之外,短缺程度明顯緩解。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發布的2020年三季度《中國藍領就業市場景氣指數報告》也指出,隨著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和復工復產的推進,我國勞動力市場需求不斷增加。三季度藍領就業市場企業招聘需求同比大幅上升。其中,2020年前三季度需求量排名前十的職業藍領指數顯示,普工、操作工、包裝工和組裝工需求量較大。
專家指出,隨著我國人口紅利逐漸減少,長期的新生勞動力供給呈現減少趨勢。從短期看,智能裝備行業和機器人技術等發展,增加了應用人才的需求量。企業對機器人研發、組裝調試和銷售、售后維修維護技術人員以及技術顧問等人才需求缺口較大。從長期看,智能制造帶動生產性服務業等新產業發展,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將呈增長趨勢。
為了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近年來我國持續推進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尤其是今年以來,人社部出臺了線上培訓政策措施,推出“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實施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行動,讓勞動者可以便捷參與職業技能培訓。
近期,一系列針對重點群體的專項培訓計劃也先后出臺。例如,5月推出農民工穩就業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年底前將培訓農民工超700萬人次;10月啟動實施康養職業技能培訓計劃;11月啟動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創業培訓“馬蘭花計劃”,提出力爭使全國創業培訓機構突破5000家,培育一支覆蓋各類培訓課程的創業培訓師資隊伍。
人社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加大對重點群體的培訓,為企業在崗職工、困難企業轉崗職工、失業人員、農民工、未就業大學生和貧困勞動力等提供技能培訓服務。
- 12-07?11月制造業PMI指數明顯..
- 11-0914部門發文促消費 加..
- 11-09?制造業PMI連續8個月處..
- 11-03SOLIDWORKS 2021新品發..
- 11-032020年制造業與互聯網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