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部門聯手實施九大行動 推動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13個部門出臺《關于加快推動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將實施制造服務業主體培育行動等九大行動,實現制造業與制造服務業耦合共生、相融相長。
根據《意見》,我國將以加快制造服務業發展專項行動等為抓手,統籌謀劃、重點突破,實施制造服務業主體培育行動、融合發展試點示范行動、中國制造品牌培育行動、制造業智能轉型行動、制造業研發設計能力提升行動、制造業綠色化改造行動、制造業供應鏈創新發展行動、制造服務業標準體系建設行動、制造業計量能力提升行動。
制造服務業是面向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是提升制造業產品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意見》明確,力爭到2025年,制造服務業在提升制造業質量效益、創新能力、資源配置效率等方面的作用顯著增強,對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更加突出。重點領域制造服務業專業化、標準化、品牌化、數字化、國際化發展水平明顯提升,形成一批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制造服務業集聚區和示范企業。
《意見》提出,我國將從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優化制造業供給質量、提高制造業生產效率、支撐制造業綠色發展、增強制造業發展活力、推動制造業供應鏈創新應用6個方面加快推動制造服務業發展,以高質量的服務供給引領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品質提升。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服務型制造分會理事長陳斌表示,推動我國制造業從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迫切需要面向制造業的高水平服務能力和高質量服務供給作為支撐。
“制造服務業是面向制造業的生產性服務業,包括研發設計、檢驗檢測認證、現代物流、信息技術服務、金融服務、節能與環保服務、生產性租賃服務、商務服務等。”陳斌強調,加快發展制造服務業,是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堅強基礎,是提升制造業產品競爭力和綜合實力、促進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他認為,推動制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任務包括4個方面。一是加快推進創新能力建設。我國“十四五”時期以及更長時期的發展,對提升創新能力、實現科技自立自強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制造服務業要發揮專業優勢,從研究開發、技術轉移、創業孵化、知識產權、科技咨詢乃至成果轉化等各個關鍵環節,通過協同創新、融合創新,為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二是深入踐行融合發展理念。《意見》提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融合,上下游之間的融合,大中小企業的融合,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的融合,系統設計、綠色設計和創新設計與產品生產制造的融合,檢驗檢測、計量測試與制造業整體能力提升的融合等,各種融合發展的理念在《意見》中得到充分體現。
三是全面提升綜合性服務能力。當前,我國制造服務業專業化不足、覆蓋面不寬、社會化程度不高,提供綜合性解決方案和產品全生命周期一攬子服務的能力有待提升,難以有效、精準、全面地支撐和引領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意見》在指導思想中明確提出,要提升面向制造業的專業化、社會化、綜合性服務能力,有利于推動各類市場主體參與服務供給,針對性較強。
四是著力強化服務保障措施。《意見》從組織保障、發展環境、開放合作、用地保障、人才支撐、融資渠道、協同生態等7個方面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保障措施。例如,在用地保障中提出了“先存量、后增量”的原則,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在人才隊伍建設中,提出了“1+X”證書試點,貫通制造服務人才職業發展通道等措施,有利于打破傳統觀念,促進復合型人才隊伍的培養和形成。
“機械行業是較早與服務業融合發展的制造業,相關企業服務收入占比大幅提升,涌現出一批優秀的融合發展示范標桿企業。”陳斌說,“目前,機械行業轉型升級進入了爬坡過坎的攻堅期,培育行業發展新動能,打造競爭新優勢,迫切需要大力發展制造服務業,加快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步伐。”(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