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多重因素推動工業利潤較快增長
隨著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效的持續顯現,在國內外市場需求穩定恢復、同期基數較低以及“就地過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國工業生產銷售增長加快,企業收入、利潤加速恢復,盈利水平回升明顯。
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11140.1億元,同比增長1.79倍,比2019年1—2月增長72.1%,兩年平均增長31.2%,延續了去年下半年以來較快增長的良好態勢。
分企業類型看,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752.2億元,同比增長1.82倍;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762.5億元,增長1.69倍;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145.2億元,增長2.19倍;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316.9億元,增長1.37倍。
“低基數疊加‘就地過年’推動利潤較快增長?!眹医y計局工業司高級統計師朱虹在解讀數據時指出,去年1—2月,受疫情沖擊影響,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大幅下降38.3%,在2019年1—2月利潤同比下降14.0%的情況下,進一步拉低了基數。今年春節期間,多地倡導就地過年,企業開工時間明顯延長,員工到崗情況也明顯好于往年,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平均用工人數同比增長3.0%,企業用工增加,有力促進工業企業生產加快,效益提升。
朱虹分析,工業生產銷售增長加快,帶動盈利明顯增加。年初以來,市場需求持續回暖,工業企業延續穩定恢復態勢,生產銷售較去年同期明顯加快。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1%,兩年平均增長8.1%;營業收入同比增長45.5%,兩年平均增長9.4%。工業生產銷售均達到近年較好水平,為企業效益改善創造有利條件。
分三大門類看,1—2月,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988.4億元,同比增長83.0%;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9294.2億元,增長2.20倍;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857.4億元,增長57.5%。
具體來看,九成以上行業利潤增長,近六成行業利潤翻倍。1—2月,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8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加,行業增長面超過九成。其中,有24個行業利潤增速超過100%。從兩年平均看,有32個行業利潤實現增長,增長面達78.0%。
與此同時,企業虧損明顯減少,扭虧企業貢獻突出。1—2月,規模以上工業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減少28.6%,減虧明顯。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虧損面為27.1%,同比縮小9.0個百分點。在去年同期虧損企業中,有47.2%的企業今年1—2月實現盈利,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96.1個百分點,扭虧企業拉動利潤增長貢獻突出。
值得一提的是,裝備和高技術制造業帶動作用明顯。1—2月,裝備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利潤同比分別增長7.07倍和3.08倍;從兩年平均看,分別增長55.3%、60.2%。其中,醫藥制造業受益于疫苗需求迅速增加、防疫抗疫產品增長較快等因素共同作用,利潤同比增長95.4%。
朱虹還提到,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增勢良好。1—2月,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3.46倍,兩年平均增長46.4%。受產品價格上漲、成本為低價庫存原材料等因素推動,相關行業企業利潤率明顯上升。
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由同期虧損轉為本期盈利,新增利潤577.0億元;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4.98倍。在投資回升帶動、下游需求增加、金屬類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等因素推動下,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同比增長2.71倍,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58倍。以上4個行業合計拉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47.9個百分點。
從工業企業效益狀況來看,成本壓力明顯緩解。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成本同比減少1.16元,單位成本降至近年較低水平;每百元營業收入中的費用同比減少1.38元。
成本費用水平下降擴大了企業盈利空間。1—2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潤率為6.60%,同比提高3.15個百分點,盈利能力顯著提升。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營業收入利潤率同比提高7.69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提高5.67個百分點。
此外,資產負債率也有所下降。2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2%,同比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9%,同比下降0.2個百分點。
朱虹總結,工業企業效益狀況總體延續快速復蘇態勢,但也要看到,國際形勢依然復雜嚴峻,國內疫情防控不容放松,各行業效益改善還不平衡,部分消費品行業盈利尚未恢復至疫情前正常水平,工業經濟全面恢復的基礎還需進一步鞏固。(何 珺)
- 02-012020年工業利潤逐季加快..
- 09-077月工業利潤增長繼續加..
- 02-162019年我國工業利潤有所..
- 01-0611月工業利潤同比 增長5..
- 11-04前三季度工業利潤 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