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國風光發電量將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11%左右
5月20日,《國家能源局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正式對外發布。
國家能源局指出,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風電、光伏發電進入新發展階段。為持續推動風電、光伏發電高質量發展,同時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以及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2億千瓦以上等任務,要求今年,全國風電、光伏發電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11%左右,后續逐年提高,確保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20%左右。
《通知》指出,為了達到以上目標,首先,要建立保障性并網、市場化并網等并網多元保障機制。要求各省(區、市)完成年度非水電最低消納責任權重所必需的新增并網項目,由電網企業實行保障性并網,今年保障性并網規模不低于9000萬千瓦。保障性并網規模可省際置換,通過跨省區電力交易落實非水電消納責任權重的,經送、受省份協商并會同電網企業簽訂長期協議后,根據輸送(交易)新能源電量相應調減受端省保障性并網規模并調增至送端省。保障性并網項目由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通過競爭性配置統一組織。
對于保障性并網范圍以外仍有意愿并網的項目,可通過自建、合建共享或購買服務等市場化方式落實并網條件后,由電網企業予以并網。并網條件主要包括配套新增的抽水蓄能、儲熱型光熱發電、火電調峰、新型儲能、可調節負荷等靈活調節能力。
其次,加快推進存量項目建設。要求去年底前已核準且在核準有效期內的風電項目、2019年和去年平價風電光伏項目、以及競價光伏項目直接納入各省(區、市)保障性并網項目范圍。各類存量項目應在規定時限內建成投產,對于超出核準(備案)有效期而長期不建的項目,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應及時組織清理,對確實不具備建設條件的,應及時予以廢止。
《通知》指出,各省今年保障性并網規模主要用于安排存量項目。存量項目不能滿足今年非水電最低消納責任權重要求、保障性并網仍有空間的省(區、市),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應按剩余保障性并網規模抓緊組織開展競爭性配置,確定今年并網的新增項目,加快核準(備案),積極推進建設,確保盡早建成投產。
第三,穩步推進戶用光伏發電建設。《通知》強調,今年戶用光伏發電項目國家財政補貼預算額度為5億元,度電補貼額度按照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發布的今年相關政策執行,項目管理和申報程序按照《國家能源局關于2019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國能發新能〔2019〕49號)有關要求執行。在確保安全前提下,鼓勵有條件的戶用光伏項目配備儲能。戶用光伏發電項目由電網企業保障并網消納。
第四,抓緊推進項目儲備和建設。《通知》要求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應根據《可再生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明確的方向和任務,依據本省(區、市)明年非水電最低消納責任權重,確定明年度保障性并網規模,抓緊組織開展保障性并網項目競爭性配置,組織核準(備案)一批新增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做好項目儲備,推動項目及時開工建設,實現接續發展。
為了《通知》的各項措施能得到很好執行,國家能源局還制定了相應的保障措施。首先,《通知》要求各省級能源主管部門要及時公布保障性并網規模,落實保障性并網和市場化并網項目,及時編制年度開發建設方案并抓緊組織實施。要優化營商環境,規范開發建設秩序,不得將配套產業作為項目開發建設的門檻。要督促地方落實項目建設條件,推動出臺土地、財稅和金融等支持政策,減輕新能源開發建設不合理負擔,調動各類市場主體投資積極性。要加大與自然資源、林業草原、生態環境、住房建設等部門的協調,為風電、光伏發電項目開發建設創造有利條件。
其次,要求電網企業要簡化接網流程、方便接網手續辦理,推廣新能源云平臺,實現全國全覆蓋,服務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要加強接網工程建設,確保納入年度開發建設方案的保障性并網和市場化并網項目“能并盡并”,不得附加額外條件。要會同全國新能源消納監測預警中心及時公布各省級區域并網消納情況及預測分析,引導理性投資、有序建設。
最后,要求發電企業對納入年度開發建設方案的項目,要按照核準(備案)文件要求,及時組織開展項目建設。要加強工程質量管控,確保建設安全和生產安全。要及時在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信息管理平臺填報并按月更新項目信息。(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