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我國生產需求持續恢復 市場活力穩步提升
6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5月經濟數據,部分經濟指標增速有所回落。該如何評價5月國民經濟運行的表現?國內外疫情變化對經濟運行造成了哪些影響?如何看待經濟恢復的可持續性?在6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的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進行了分析。
他表示,5月以來,國際形勢發生了一些新變化,全球疫情有一些新發展,國內也面臨不少新情況。但總體看,我國生產需求持續恢復,新興動能培育壯大,就業形勢總體穩定,企業效益繼續改善,發展韌勁持續顯現,國民經濟持續恢復,繼續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
從工業看,生產穩步增長,高技術制造業增速加快。5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兩年平均增長6.6%;環比增長0.52%。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7.5%,兩年平均增長13.1%。
從服務業看,穩中有升,市場預期持續向好。5月,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12.5%,兩年平均增長6.6%,兩年平均增速較4月加快0.4個百分點。從市場預期看,服務業業務活動預期指數為62.4%,連續4個月位于62.0%以上高位景氣區間。
同時,市場銷售繼續恢復,網上零售快速增長。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945億元,同比增長12.4%,兩年平均增長4.5%;環比增長0.81%。1—5月,全國網上零售額48239億元,同比增長24.7%,兩年平均增長14.2%。
固定資產投資也穩定回升,制造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速由負轉正。1—5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93917億元,同比增長15.4%,兩年平均增長4.2%;5月環比增長0.17%。其中,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0.4%,兩年平均增速由1—4月下降轉為增長0.6%。
進出口方面,保持快速增長,貿易結構持續優化。5月,貨物進出口總額31361億元,同比增長26.9%。其中,出口17160億元,同比增長18.1%;進口14200億元,同比增長39.5%。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2960億元。從貿易結構看,1—5月,機電產品出口同比增長31.9%,占出口總額的59.5%。一般貿易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61.8%,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民營企業進出口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7.6%,比上年同期提高3.4個百分點。
就業方面,城鎮調查失業率繼續下降,就業形勢總體穩定。1—5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574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52.2%。5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比4月下降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下降0.9個百分點。
值得關注的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漲幅擴大。5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9.0%,漲幅比4月擴大2.2個百分點;環比上漲1.6%。從主要行業看,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黑色金屬礦采選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同比分別上漲99.1%、48.0%、38.1%和30.4%;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醫藥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同比分別下降0.8%、0.8%和0.7%。
“受上年同期基數升高的影響,5月主要生產需求指標增速有所放緩。但從環比增速看,保持基本穩定;從兩年平均增速看,多數生產需求指標還有所加快。同時,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市場活力逐步提升,發展預期向好,內生動力加強。”付凌暉在分析數據時重點提到以下4個方面。
第一,生產需求持續增長。產需形勢改善,保持對經濟恢復必要的支持。工業服務業穩定增長,5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6.6%,服務業生產指數兩年平均增長達到6.6%,其中服務業生產指數比上月加快0.4個百分點。投資和消費增長加快,1—5月固定資產投資兩年平均增長4.2%,比1—4月加快0.3個百分點;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兩年平均增長4.5%,比上月加快0.2個百分點。出口也保持較快增長,5月出口兩年平均增長9.3%,繼續保持較快增速。
第二,新興動能持續壯大。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成效繼續顯現,高技術產業發展向好。5月,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明顯快于全部工業增速。1—5月,高技術產業投資兩年平均增速也快于全部投資增速。并且,新業態發展迅猛,平臺經濟、網上零售、在線教育持續活躍,1—5月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兩年平均增速明顯快于社零總額的增速。
第三,市場活力穩步提升。隨著營商環境的改善,減稅降費的顯效,企業盈利和預期持續向好。一方面,企業利潤大幅增長,1—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6倍,規模以上服務業利潤同比增長3.3倍。另一方面,企業預期較好,5月制造業PMI達到51%,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2%,持續穩定在臨界點以上。
第四,就業民生繼續改善。就業優先政策持續發力,保供穩價穩步推進。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5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比上月下降0.1個百分點,其中25—59歲就業主體人口的失業率比上月下降0.2個百分點。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付凌暉強調,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世界經濟復蘇分化明顯,部分發達經濟體大規模刺激政策外溢效應明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國內經濟仍處在恢復之中,恢復不平衡現象仍然存在,疫情防控壓力仍不容忽視。此外,上游價格的上漲,對于下游企業的經營壓力也在加大。下一階段,要持續擴大對外開放,鞏固經濟恢復的基礎,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