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IPv6正式步入“流量提升”時代
為加快推動我國IPv6從“通路”走向“通車”,工信部聯合中央網信辦近日發布《IPv6流量提升3年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3年)》(以下簡稱《專項行動計劃》),圍繞IPv6流量提升總體目標,明確了未來3年的重點發展任務,標志著我國IPv6發展經過網絡就緒、端到端貫通等關鍵階段后,正式步入“流量提升”時代。
IPv6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ETF(互聯網工作任務組)制定的下一代互聯網協議版本,能夠提供充足的網絡地址資源和廣闊的創新空間,是全球公認的下一代互聯網商業應用解決方案。
2017年11月,中國政府明確了推進IPv6規模部署的路線圖和時間表。截至今年4月底,我國已獲得IPv6地址的用戶數從2017年底的0.74億戶增長到15.4億戶;骨干網、移動核心網、城域網、互聯網骨干直聯點等網絡基礎設施全面支持IPv6并承載IPv6業務;超過50%的云服務可用域支持IPv6,內容分發網絡(CDN)IPv6業務加速能力已覆蓋全國主要省市。可以說,中國的IPv6網絡“高速公路”已經全面建成。
工信部信息通信發展司有關負責人表示:“雖然當前我國IPv6整體發展已經呈現出明顯向好的趨勢,用戶和網絡規模也位居世界前列,但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我國IPv6流量占比相比世界領先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存在商業互聯網應用IPv6濃度較低、家庭終端IPv6支持能力不足、應用基礎設施IPv6服務性能有待增強等問題。”
未來3年是我國IPv6從“通路”走向“通車”的關鍵階段,工信部、中央網信辦此次聯合印發《專項行動計劃》,目的就是引導行業各方協同深化IPv6規模部署工作,補齊我國IPv6發展的短板弱項,促進IPv6流量規模持續提升,加速推進互聯網向IPv6平滑演進升級。
本次出臺的《專項行動計劃》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一是注重政策延續性。《專項行動計劃》是在前期“IPv6網絡就緒”“IPv6端到端貫通能力提升”系列專項行動實施成果的基礎上,總結經驗、查找不足、剖析根源,針對短板弱項和新時期的發展方向,提出了未來3年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從“網絡就緒”到“端到端貫通”,再到“流量提升”,體現了我國IPv6發展充分遵循網絡演進的技術發展規律,循序漸進。
二是注重環節協同性。《專項行動計劃》除了在網絡基礎設施、應用基礎設施、終端、安全等領域繼續提出新的任務要求外,還在商業互聯網應用、工業互聯網、智能家居系統平臺和“IPv6+”網絡技術創新等方面做了部署,力求協同推進各關鍵環節,實現IPv6流量提升和高質量發展。
如何讓IPv6由“通路”走向“通車”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面臨的核心問題。為此,《專項行動計劃》聚焦IPv6流量提升總目標,從網絡和應用基礎設施服務性能、主要商業互聯網應用IPv6濃度、支持IPv6的終端設備占比等方面提出了量化目標。
到今年年底,預計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超過20%,固定網絡IPv6流量規模較去年年底提升20%以上,用戶量TOP100的商業互聯網應用IPv6濃度超過40%,獲得IPv6地址的固定終端占比超過70%。
到2023年年底,移動網絡IPv6流量占比超過50%,固定網絡IPv6流量規模達到去年年底的3倍以上,用戶量TOP100的商業互聯網應用IPv6濃度超過70%,獲得IPv6地址的固定終端占比超過80%。
《專項行動計劃》以流量提升為主要目標,以提升用戶體驗、營造IPv6良好發展環境為出發點,堅持發展與安全并舉,聚焦問題、分類施策,從基礎設施、應用生態、終端、安全4個方面提出13項工作要求和任務舉措。
基礎設施方面,《專項行動計劃》將工作重點從前期的基礎設施建設轉向提升IPv6服務能力,重點解決IPv6服務范圍不廣、服務性能偏低、帶寬資源不足等問題。具體包括:新開通家庭寬帶、企業寬帶和專線業務應支持IPv6,原則上不再提供IPv4單棧專線擴容;優化IPv6單棧專線開通流程,提供資費優惠;完成公有云全部可用域的IPv6升級改造;加快數據中心IPv6深度改造等。
應用生態方面,《專項行動計劃》遵循“以應用帶動流量突破”的總體思路,提出4項工作任務:一是推動TOP100商業網站及應用全業務、全功能優先采用IPv6訪問,提升IPv6濃度,且完成全部省級行政單位IPv6覆蓋;二是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軟硬件IPv6升級改造,優先支持IPv6訪問;三是加快智能家居系統平臺、設備產品、應用等IPv6改造;四是鼓勵各相關企業加大IPv6分段路由(SRv6)等“IPv6+”網絡技術創新力度,開展IPv6網絡和應用創新的規模商用。
終端設備方面,《專項行動計劃》針對家庭無線路由器、互聯網電視終端、物聯網終端等IPv6支持率不高以及現網大量老舊終端有待升級替換等“堵點”問題,從終端類型、功能要求、宣傳推廣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安全保障方面,《專項行動計劃》堅持同步推進網絡安全系統規劃、建設、運行的原則,提出加強IPv6網絡安全管理和配套改造,持續推動IPv6安全產品和服務發展,保障在IPv6環境下互聯網安全可靠、平滑演進。(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