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全國碳市場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手段
“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于今年7月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目前各項工作已準備就緒。”7月1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建設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
會上,趙英民就啟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上線交易的有關情況,以及人們關心的熱點問題作出一一解答。
建立碳市場意義重大
“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一項制度創新,也是落實習近平主席對外莊嚴宣示承諾,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重要核心政策工具?!壁w英民表示。
今年是全國碳市場第一個履約周期,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超過了2000家,“我們測算納入首批碳市場覆蓋的這些企業碳排放量超過40億噸二氧化碳,意味著中國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一經啟動就將成為全球覆蓋溫室氣體排放量規模最大的碳市場?!壁w英民指出,全國碳市場對中國碳達峰、碳中和的作用和意義重大。
我國的碳市場建設從地方試點起步。2011年10月,我國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湖北和深圳7省市啟動了碳排放權交易地方試點工作。2013年起,7個地方試點碳市場陸續開始上線交易,有效促進了試點省市企業溫室氣體減排,也為全國碳市場建設摸索了制度,鍛煉了人才,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2017年末,經過國務院同意《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印發實施,要求建設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2018年以來,生態環境部根據“三定方案”新職能職責的要求,積極推進全國碳市場建設各項工作。一是構建了支撐全國碳市場運行的制度體系,先后出臺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和碳排放權登記、交易、結算等管理制度,以及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核查等技術規范。同時,正在積極配合司法部推進《國務院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的立法進程。
二是穩妥制定配額分配實施方案。明確發電行業作為首個納入全國碳市場的行業,市場啟動初期,只在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之間開展配額現貨交易,并銜接我國正在實行的碳排放強度管理制度,采取基準法對全國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分配核發首批配額。
三是扎實開展數據質量管理工作。嚴格落實碳排放核算、核查和報告制度,在企業報告、地方生態環境部門核查的基礎上,生態環境部組織專門的督導幫扶,監督指導省級生態環境部門加大核查力度,組織開展核查抽查,通過對地方督促檢查和對企業現場抽查,進一步加強對數據管理,提升數據質量。
四是完成相關系統建設和運行測試任務。利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我們建設了重點排放單位溫室氣體排放信息管理系統,指導推動湖北省、上海市完成了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的建設任務,并且通過了系統的測試和驗收。
五是組織開展能力建設,提升能力水平。對各地生態環境主管部門、相關企業和第三方機構等持續開展了全國碳市場系統培訓,培養溫室氣體核查、核算和管理等方面的人才。
趙英民表示,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進一步扎實做好全國碳市場各項工作,持續完善配套制度體系,推動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進一步完善相關的技術法規、標準和管理體系。在發電行業碳市場健康運行的基礎上,逐步將市場覆蓋范圍擴大到更多的高排放行業,根據需要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實現全國碳市場的平穩有效運行和健康持續發展,有效發揮市場機制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實現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的作用。
碳排放準確量化
“市場要進行交易最重要的是要確保碳排放數據的真實準確,這也是我們全國碳市場建設工作的重中之重?!壁w英民表示,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碳排放數據質量工作,在連續多年開展各相關行業碳排放數據核算、報告與核查工作的基礎上,為進一步強化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前的數據質量管理,專門印發了《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方法與報告指南》《企業溫室氣體排放報告核查指南(試行)》,對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的核算和報告進行統一規范,對省級主管部門開展數據核查的程序和內容提出嚴格要求。
按照現在的工作程序,在企業報告數據和省級生態環保部門核查工作完成以后,生態環境部還組織了對地方的督促檢查和對企業的現場抽查。同時,進一步加強了對企業和第三方機構的信息公開力度,要求企業公開排放情況。
在談到配額分配的公正性方面,趙英民指出,全國碳市場配額分配的方法是全國統一、公開透明的。企業根據排放情況可以自行計算,得出應該獲得的配額數量。配額分配的基礎是經過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核查后的碳排放相關數據,根據《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重點排放單位對排放數據的核查結果乃至分到的配額有疑義的還可以復核申訴。
在配額分配的合理性上,目前配額采取的是以強度控制為基本思路的行業基準法,實行免費分配。這個方法基于實際產出量,對標行業先進碳排放水平,配額免費分配而且與實際產出量掛鉤,既體現了獎勵先進、懲戒落后的原則,也兼顧了當前我國將二氧化碳排放強度列為約束性指標要求的制度安排。
在配額分配制度設計中,考慮一些企業承受能力和對碳市場的適應性,對企業的配額缺口量作出了適當控制,需要通過購買配額來履約的企業,還可以通過抵消機制購買價格更低的自愿減排量,進一步降低履約成本。
趙英民強調,為了進一步提升全國碳市場數據質量,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繼續加大工作力度。一是積極推動盡早發布《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加大對數據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加強執法保障。二是持續加強能力建設,提升碳市場參與各方業務能力。三是加強監督指導,持續開展對地方生態環境部門和企業的監督幫扶,狠抓數據管理。四是加強信息公開和信用體系建設,借助全社會力量對數據管理工作進行監督,從而提升全國碳市場的數據質量。(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