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2030年浙江省將實現碳中和目標

日期:2021/08/16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構建浙江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到2030年,高質量支撐浙江省實現碳中和目標。

近日,浙江省印發《浙江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是我國首個發布的省級碳中和行動方案。《方案》系統分析了浙江省能源消費總量、碳排放總量、能耗強度和碳排放強度4個指標,提出了具體技術路線圖和行動計劃。

《方案》提出到2025年,初步構建浙江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到2030年,高質量支撐浙江省實現碳中和目標。

分兩步實現雙碳目標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方案》為浙江省實現碳達峰提出了具體目標:到2025年,初步構建浙江省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體系,大幅提升浙江省綠色低碳前沿技術原始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減污降碳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能力,搶占碳達峰碳中和技術制高點,高質量支撐浙江省如期實現碳達峰。

一是關鍵核心技術不斷突破。瞄準世界前沿,強化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攻關,在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碳捕集利用與封存(以下簡稱“CCUS”)和生態碳匯等領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10項以上。

二是高端平臺體系基本建成。聚焦綠色低碳、減污降碳和碳負排放技術研究方向,建設省級創新載體10家,爭創國家科技創新基地2家,積極推動龍頭企業牽頭組建技術創新聯合體,初步建成國內領先的綠色低碳技術創新集聚區。

三是創新人才團隊競相匯聚。力爭引進30名以上綠色低碳技術相關領域高層次領軍人才和青年科學家,培育和引進50名以上創新型企業家和20個以上領軍型創新創業團隊,打造一批具有國際頂尖水平的專業人才團隊。

四是創新創業生態良性發展。建設10家左右以“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推動區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主題的省級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建設10家左右綠色低碳高新區,新增綠色低碳技術領域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50家。

到2030年,著眼碳中和戰略目標,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及產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CCUS和生態碳匯等關鍵核心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搶占碳中和技術制高點,高質量支撐浙江省實現碳中和。

布置重點任務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方案》提出了包括實施基礎前沿研究工程、實施低碳技術開放合作工程、實施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工程在內的八大重點任務。

一是實施基礎前沿研究工程。《方案》指出,加強基礎前沿創新引領。圍繞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等領域,重點開展新一代太陽能電池、電化學儲能、催化制氫、直接空氣二氧化碳捕集、化學鏈載體材料、二氧化碳分子斷鍵與重構、生物直接轉化二氧化碳等方向機制和方法研究。到2025年,力爭實現4項以上基礎前沿重大創新。

強化應用基礎研究協同創新。聚焦低碳、零碳、負碳關鍵技術需求,促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等交叉融合,通過協同創新重點推進規模化可再生能源儲能、多能互補智慧能源系統、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協同污染物治理等研究。到2025年,力爭取得4項以上原創性成果。

二是實施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工程。推進零碳電力技術創新。圍繞能源供給轉型和脫碳降碳需求,重點突破火電機組提效降碳、太陽能、風力、生物質與海洋能發電、規模化儲能、先進輸配電等關鍵技術,支持“風光倍增”工程和“千萬光伏”計劃實施,推動構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源網荷儲”一體化電力系統。到2025年,力爭度電二氧化碳排放下降5%。

推動零碳非電能源技術發展。圍繞非電能源綠色發展重大需求,重點研發可再生能源制氫、高壓氣態和液態儲氫、氫燃氣輪機、氫燃料電池等核心技術,促進形成氫能產業鏈,推動氫能、生物質能等非電用能替代。到2025年,完成兆瓦級摻氫工業燃氣輪機樣機制造。

三是實施先進技術成果轉化工程。推進可再生能源替代。圍繞能源、工業、建筑、交通、農業和居民生活等領域推進可再生能源替代,大力推廣太陽能、風電和生物質能利用先進技術,積極推動儲能、氫能、能源互聯網等技術迭代應用,加速提升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占比,為構建零碳綠色能源體系提供重要保障。

加速低碳先進技術轉化。以高碳行業減污降碳需求為導向,引進消化國內外先進低碳技術,轉化應用電能替代、氫基工業、水泥產品重構、裝配式建筑等一批變革性技術,促進重點行業綠色轉型升級。

四是實施創新平臺能級提升工程。強化基礎前沿創新平臺。聚焦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等碳中和關鍵技術領域,以太陽能利用、氫能利用、先進儲能等清潔低碳技術為主攻方向,整合優勢單位組建省實驗室;加強能源清潔利用、含氟溫室氣體替代及控制處理等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支持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中科院寧波材料所等優勢單位爭創國家級創新基地。新建一批以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省級重點實驗室等各類省級創新載體。建設一批體制機制靈活、創新能力強的新型研發機構,著力提升低碳前沿技術研究戰略力量。

構建技術應用轉化平臺。聚焦太陽能利用、氫能和智慧綜合能源供應等先進技術,融合能源、環境、材料、系統控制和信息技術等多學科力量,支持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浙江海洋大學、浙江農林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科院寧波材料所和浙能集團等優勢單位創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支持省內優勢單位牽頭,聯合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創建省技術創新中心,聚焦碳達峰碳中和領域開展關鍵技術協同攻關。

健全公共創新服務平臺。加強嘉興秀洲光伏、長興新能源等低碳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建設,支持有條件的縣(市、區)結合自身優勢創建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力爭實現綠色低碳領域全覆蓋。圍繞綠色低碳技術加大專業孵化器建設力度,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全鏈條孵化體系。

五是實施創業創新主體培育工程。培育企業創新能力。支持綠色低碳技術領域“鳳凰”“雄鷹”“雛鷹”和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支持頭部企業集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資源,組建任務型、體系化的創新聯合體、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等開展協同創新。

建協同發展生態圈。統籌規劃全省綠色低碳技術領域高新技術園區空間布局、功能定位,推動綠色低碳技術領域頭部企業開放各類創新資源,引導中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支持大中小企業通過服務外包、合同研發、訂單生產等合作方式開展專業化協作配套,構建創新生態圈。

六是實施高端人才團隊引育工程。加快領軍型人才引育。結合“鯤鵬行動”等重大引才引智工程的實施,積極引進培育一批能推動和引領綠色低碳技術創新發展的頂尖人才和領軍人才及團隊,重點支持“領域專精、層次高端、梯隊有序”的高水平創新團隊建設,為綠色低碳科技創新提供高端人才保障。

加強技術轉化人才培養。聚焦碳達峰碳中和技術需求,堅持市場導向,支持相關學科建設,培養復合型綠色低碳人才,加大科技轉化和技術服務人才培養,構建高校、科研院所、企業三位一體的人才流動機制。

七是實施可持續發展示范引領工程。推進可持續發展示范區建設。以“率先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推動區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為主題,創建10家左右省級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加快推進德清縣、新昌縣等已建省級可持續發展創新示范區綠色低碳升級。

引領高新區綠色低碳發展。引導高新區通過完善可持續發展政策制度,搭建核心技術攻關交流平臺,健全綠色產業金融體系,支撐低碳產業跨越式發展。培育 10 家左右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綠色發展示范高新區,打造區域綠色低碳循環高質量發展樣板。

八是實施低碳技術開放合作工程。推動國內外科技合作。聚焦氫能、儲能等領域,加強與先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實施一批重大國際科技合作項目,依托省內高能級研發平臺建設國際合作基地、聯合實驗室等載體。大力引進大院名校共建低碳領域高端創新載體。

融入長三角區域創新合作。鼓勵長三角地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企業進行科技交流,支持區域性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合作,積極推動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聯合研究中心建設,促進長三角綠色低碳技術發展。(林  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