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機械聯:全力打好機械工業“兩化”攻堅戰
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以下簡稱“兩化”),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實現“雙碳”達標和機械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
9月8日,中國機械聯組織召開全國機械工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推進會。中國機械聯會長王瑞祥在會上強調,要提高對打好“兩化”攻堅戰重大意義的認識,增強緊迫感與責任感。
此外,王瑞祥還從共性基礎技術原創性能力薄弱、關鍵零部件供給能力不足、高端產品和工藝領域儲備不足、產業鏈斷點堵點較多、產業“軟實力”建設較弱等5個方面,剖析了機械工業“兩化”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4項重點攻堅任務。
產業基礎能力薄弱
王瑞祥指出,產業基礎包括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技術和基礎裝備等基礎能力,也包括標準、質量品牌、企業管理、企業文化和職工隊伍建設等基礎軟實力。要實現產業基礎高級化,就要實現產業基礎高端化,能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產業基礎能力達到或超過工業發達國家水平;實現產業基礎結構合理化,大幅降低對外依存度,達到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實現產業基礎質量鞏固化,能為產業效率效益提升和核心競爭力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撐。
產業鏈是一個涵蓋企業鏈、價值鏈、供需鏈和空間鏈4個維度的整體產業形態,其實質就是不同產業、不同企業之間供給與需求關系。要實現產業鏈現代化,就是要運用當代科學技術和先進產業組織方式,來改善、提升甚至重構傳統的產業鏈供應鏈,使其具備高端鏈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自我提升能力和領先的核心競爭力。
王瑞祥指出,機械工業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快速發展,現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其中主要短板就是產業基礎能力薄弱,產業鏈價值鏈水平在全球處在中低端。
第一,共性基礎技術原創性能力薄弱,支撐不力。中國機械聯在調研中了解到,當前企業的基礎數據庫、基礎元器件和基礎軟件缺乏,重點產品的設計技術、可靠性技術、試驗驗證技術、檢驗檢測技術、工業軟件與控制系統等共性基礎技術研究滯后。基礎研究與產業研究脫節現象較為明顯,通過原始創新、正向設計形成自主核心技術的產品偏少,共性技術研究的投入強度不足或組織模式不盡合理。
第二,關鍵零部件供給能力不足,對外依存度高。高檔高壓油泵、多路閥、馬達,燃油發動機電控系統,農機高端裝備核心關鍵技術等大多依賴進口;國產中檔機床配套功能部件市場占有率不高,高檔數控系統、高端工業芯片、高檔傳感器等絕大多數依賴進口;大功率高低壓低溫潛液泵、大口徑低溫閥門等一批零部件,亟需技術攻關;高端液壓件、伺服電機、軸承等功能部件存在穩定性較差、可靠性較低、使用壽命較短等問題,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
第三,高端產品和工藝領域儲備不足。我國機械工業部分大功率、特殊需求、高端的發動機仍依賴進口;高精度數控中心等各種精密加工制造裝備,以及檢驗檢測試驗設備等,相當部分依賴進口;大型石油化工配套長輸管線一體式壓縮機、大功率液力透平裝置、高端精量播種機、大喂入量智能聯合收獲機,以及一些國家重點工程需要的高水平重點設備,亟需自主創新取得突破;高端筑養路機械、大噸位工程起重機等高端產品能力不足問題亟待解決;除部分高性能特殊材料短缺以外,在特殊涂層、特殊熱處理工藝,以及工業傳感器、高精度芯片加工設備和工藝等方面,短板問題尤為明顯。
第四,產業鏈斷點堵點較多,存在“卡脖子”風險。目前,我國在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循環經濟和資源綜合利用等方面,與國際水平仍有差距。車用芯片、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系統技術相對滯后,環境感知存在技術瓶頸,制約了汽車產業發展。我國制造業領域的高端工業軟件,大型通用設備的研發設計、仿真軟件,國內供給能力嚴重不足。一些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抗氫脆金屬材料及一些稀有金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堵點,斷鏈風險隨時會發生。
第五,產業的“軟實力”建設較弱,經營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目前,機械工業的自立自強創新體系及能力建設還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質量品牌建設力度不夠,企業管理水平迫切需要提高。企業文化建設、高素質的職工隊伍建設還跟不上發展需要。產業鏈供應鏈上中下游的協同能力還比較薄弱。國際經營能力水平、國際貿易格局和國際產能合作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亟需找出風險點,盡快改變局面。
聚焦“兩化”攻堅目標重點
中國機械聯歷時一年多,組織起草了《關于推動機械工業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作為推動行業“十四五”規劃落實的配套文件,把打好“兩化”攻堅戰作為今后一個時期行業發展的重點。
王瑞祥重點強調了4項任務。一是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搞好“兩化”攻堅的謀劃。各行業協會、學會、事業單位和廣大企業,都要把打好“兩化”攻堅戰作為“十四五”開局和新征程起步的重點工作,作為加快轉型升級的核心任務,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二是突出重點,分類實施。要堅持應用牽引、問題導向的原則,針對國家重點需求、重大工程和關鍵領域中的“卡脖子”問題,研究提出解決方法和路徑。要堅持創新驅動,做好補齊短板、鍛造長板的總體規劃,形成產學研用的攻關機制。要積極探索以鏈式方案解決短板問題,主要針對基礎產品和可靠性差、產業鏈供應鏈上中下游協同能力弱等問題,促進產業鏈信息、資源、設計和生產共享。要堅持以生產制造為主線,促進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實現鏈式突破。要大力推進新興產業發展,構建起全生命周期的鏈式創新機制。
三是注重培育和發揮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優勢作用。全行業要樹立產業鏈思維,運用政府政策和行業服務平臺,積極構建主配攜手、上中下游聯動的企業生態圈。重點針對中小企業“小散多軟”等問題,通過骨干企業產品輻射、技術示范、知識輸出和市場應用等核心作用,帶動中小企業智能化改造和能力提升。加大對產業集群的深度培育,發揮品牌產業集群和骨干企業的帶動作用,培養更多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大力宣傳具有獨特優勢的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使之成為“配套專家”。
四是加強基礎工作平臺建設和服務能力提升。更好地發揮行業經濟信息統計分析平臺功能,奠定攻堅的經濟基礎。進一步加強行業各類創新平臺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提出改進舉措。結合機械產業“兩化”發展的現狀,前瞻性地作出行業標準化的具體工作計劃。努力完善行業檢驗檢測服務平臺,深入開展質量提升活動,大力加強品牌建設。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要在政策與市場信息咨詢、基礎工藝與技術服務、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以及市場開拓等方面,提出可操作的措施辦法。要密切關注世界經濟形勢變化和發展大勢,引導企業運用國際通用規則,妥善應對貿易摩擦,積極為推進國際合作提供有效服務。(何 珺)
- 08-16上半年機械工業增加值同..
- 08-132021“華辰杯”第二屆全..
- 08-08中國機械聯:2021年全年..
- 08-08盤點上半年機械工業六大..
- 08-08上半年機械工業增加值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