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ABB持續不斷推進綠色低碳經濟發展

日期:2021/09/13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ABB作為行業技術的領導者,致力于通過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的能力推動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并在清潔能源利用、能源效率優化和電氣化率提升3個領域不斷深耕,持續推進產業智能化、數字化變革升級,譜寫安全、智慧和可持續的電氣化未來。”ABB電氣中國總裁趙永占在2021綠色發展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

全球變暖1.5攝氏度,這對地球來說意味著什么?全球所有地區都會經歷更多的極端天氣,包括嚴重的熱浪、旱災、強降雨和水災。溫升將會導致海平面上升26~77厘米,生活在沿海地區的數千萬人將受到影響。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遏制氣候變暖,明確可持續發展的時間表已經刻不容緩。

9月5日,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來自政府、科研院所和電力能源企業的代表近200人齊聚2021綠色發展國際高峰論壇,緊扣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共同目標,共商共議碳中和碳達峰目標下的新趨勢、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應用場景,探討加速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的可行路徑。

“ABB作為行業技術的領導者,致力于通過電氣化、自動化、數字化的能力推動綠色低碳經濟的發展,并在清潔能源利用、能源效率優化和電氣化率提升3個領域不斷深耕,持續推進產業智能化、數字化變革升級,譜寫安全、智慧和可持續的電氣化未來。”ABB電氣中國總裁趙永占在2021綠色發展國際高峰論壇上表示。

支持能源清潔化發展道路

基于130多年的創新歷史,ABB引領能源革命和電氣數字化大趨勢,積極履行賦能低碳社會的使命,將綠色、低碳和自循環理念融入全球運營和整個價值鏈中,攜手客戶及供應商共同減少排放。ABB承諾,到2030年將每年為全球客戶減少碳排放至少一億噸,實現自身運營碳中和。這相當于3000萬輛汽車、40個火電廠或一個中型國家的年排放量。

在雙碳目標的引領下,依托本地研發中心和全球研發力量,驅動以ABB Ability數字化技術助力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ABB通過變頻驅動、電動汽車充電、樓宇自動化等創新技術在碳中和領域發揮影響力。

可以看到,雙碳目標將提升新能源發電裝機在電源結構中的占比,到2050年,中國風電、光伏發電合計占總發電裝機量比重將超過70%。ABB通過創新技術為太陽能、風能、儲能系統提供領先的解決方案,降低新能源間歇性、隨機性等問題對配電網造成的沖擊,可以實現從發電到并網再到用電的完整能源數字化部署。ABB在西班牙應用了新一代800伏交流光伏系統解決方案,采用了Ekip UP智能電源單元,監測和控制現場100多萬個太陽能電池板的能量流動。這些發電廠總共提供500兆瓦的太陽能,能夠為25萬戶家庭提供足夠的電力,每年減少約28.5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

在中國,ABB積極推動綠色工廠建設,以北京ABB低壓電器有限公司為例,通過安裝屋頂光伏系統、充電樁和實施環保改善項目,每年減少約400噸的溫室氣體排放,包裝材料可回收率達到100%,廢氣凈化效率提升至94%。目前,ABB在北京、上海和新會等城市的5家企業已安裝了光伏發電系統,包括ABB全球最大的生產基地 - ABB廈門工業中心在內的更多工廠正在積極部署,利用自發綠色電力減少碳排放,以及通過綠電交易等方式實現碳中和。

創新技術降低碳排放強度

趙永占表示,到2030年,ABB所有專用交通工具將100%采用電動汽車,并制定能效目標,系統地應用能源管理體系。ABB作為全球電動交通領域的領導者,正在支持中國構建綠色交通體系,為住宅小區、公共建筑停車場以及專用運營場站提供場景化的充電方案,并通過數字化平臺對充電樁實施遠程管理,降低設備運營成本。在ABB中國總部、北京低壓工廠和廈門工業中心等多個設施內已經加裝了互聯的ABB充電樁,支持電動交通發展,從消費側減少碳排放。 

同時,ABB創新技術開發的AirPlus環保氣體開關設備,替代傳統SF6氣體使用,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幾乎100%。應用該環保技術的中壓開關設備ZX2 AirPlus已在深圳的城市軌道項目中成功應用。由ABB深圳新能源技術中心開發的V2G雙向充電樁還能夠讓車輛額外的電力回饋給電網,平抑電力供需的隨機性,提升電力系統靈活運行能力。從2010年到2020年底,ABB在中國交付了超過1000萬臺變頻器和高效電機,累計節約了超過4750億千瓦時的能源,相當于北京4年的用電量總和。

“ABB作為雙碳目標的參與者和賦能者,對低碳目標的實現充滿信心。人類每天的生產生活離不開能源和電力供給,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可再生能源生產和能源效率提升領域潛力巨大。”趙永占表示,ABB正在加快步伐,進一步將核心業務與本地市場需求及中國雙碳目標相結合,通過創新突破技術邊界,賦能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創造更美好的未來。(楊  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