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今年4月,全國職業教育大會召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職業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
作為貫徹落實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的配套文件,《意見》牢牢把握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類型、同等重要”,在研究教育規律、產業規律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規律基礎上,著力使職業教育真正成為一種需求廣泛、功能特定的教育類型。
鞏固職業教育類型定位
《意見》通過系統總結“職教20條”以來的改革經驗,分析應該堅持和鞏固什么,探究應該完善和發展什么,既堅持過去行之有效的政策舉措,更向改革創新要動力,使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充分展示出強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和更為旺盛的生機活力。
同時,對接教育強國建設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對職業教育發展的目標要求,聚焦產教關系、校企關系、師生關系、中外關系,切實增強政策舉措的針對性、可行性和有效性,通過統籌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統籌制度改革和制度運行,著力固根基、補短板、提質量,大幅提升職業教育現代化水平和服務能力。
《意見》全文共7個部分22條。
第一部分“總體要求”,明確堅持立德樹人、德技并修,堅持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堅持面向市場、促進就業,堅持面向實踐、強化能力,堅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等工作要求以及主要目標。
第二部分“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通過推動不同層次職業教育縱向貫通,促進不同類型教育橫向融通,健全職普并行、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培養體系,強化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
第三部分“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圍繞加強職業教育供給與產業需求對接,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動態調整職業教育的層次結構和專業結構,健全多元辦學格局,協同推進產教深度融合。
第四部分“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堅持校企合作基本辦學模式,通過不斷豐富職業學校辦學形態、拓展校企合作形式內容、優化政策環境,創新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
第五部分“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通過強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進教學內容與教材、完善質量保證體系,構建新型師生關系,強化德技并修、工學結合。
第六部分“打造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品牌”,堅持扎根中國、融通中外,通過提升中外合作辦學水平、拓展中外合作交流平臺、推動職業教育走出去,增強國際話語權,講好中國故事、貢獻中國智慧。
第七部分“組織實施”,要求發揮各級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強化制度和經費保障、營造良好氛圍,確保工作實效。
根據《意見》提出的目標,到2025年,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更加鮮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會建設全面推進。辦學格局更加優化,辦學條件大幅改善,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于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職業教育吸引力和培養質量顯著提高。
到2035年,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世界前列,技能型社會基本建成。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大幅提升,職業教育供給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高度匹配,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的作用顯著增強。
深化產教融合
深化產教融合對于全面提高職業教育質量、擴大就業創業、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具有重要意義。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形勢和技術技能人才成長成才新需求,完善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機制。
《意見》從3個方面提出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的舉措。一是優化職業教育供給結構。推動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推進部省共建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持續深化職業教育東西部協作,啟動實施技能型社會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地方試點。
二是構建政府統籌管理、行業企業積極舉辦、社會力量深度參與的多元辦學格局。健全國有資產評估、產權流轉、權益分配、干部人事管理等制度,鼓勵各類企業依法參與舉辦職業教育,鼓勵職業學校與社會資本合作共建職業教育基礎設施、實訓基地。
三是協同推進產教深度融合。各級政府要將產教融合列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建設一批產教融合試點城市,打造一批引領產教融合的標桿行業,培育一批行業領先的產教融合型企業。
為確保《意見》落實落地,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除了要加強組織領導,還要強化制度保障,加快修訂職業教育法,新增教育經費向職業教育傾斜。此外,還要優化發展環境,打通職業學校畢業生在就業、落戶、參加招聘、職稱評審、晉升等方面的通道,與普通學校畢業生享受同等待遇,加大技術技能人才激勵力度,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社會地位。(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