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 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11月30日,江西省政府舉行《江西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保護規劃》)新聞發布會。會上,江西省政府表示,將錨定江西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在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長江經濟帶和中部地區的定位和目標,突出以服務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主題、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既著眼謀劃長遠,提出了一批打基礎、利長遠的戰略目標和舉措,又立足干在當下,明確了當期見效的重大政策、重點任務和重大工程。
據了解,《保護規劃》統籌考慮了“十四五”總體目標與2035年高標準建成美麗中國“江西樣板”遠景目標,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充分體現國家戰略導向。
《保護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江西省生態環境保護面臨5個方面挑戰:一是思想認識不夠深刻,重發展輕保護思想依然存在;二是對標對表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基本實現目標,生態環境質量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三是面對碳達峰碳中和艱巨任務,統籌發展和保護的難度加大;四是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部分地區、領域生態環境問題依然嚴重;五是生態環境保護體制、機制、政策等還不夠健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亟需加強。
為此,《保護規劃》指出,將采取四大舉措,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第一,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總抓手,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一是建立碳達峰碳中和推進體系,制定實施全省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以能源、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和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石化化工等行業為重點,深入開展碳達峰行動。二是綜合運用“三線一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與執法和碳排放權、排污權交易等法律、市場、科技和必要行政手段,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調整,為綠色低碳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騰出空間。三是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活方式。目前,江西省正在抓好制定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
第二,以精準科學依法治污為方針,持續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提升。一是堅持精準治污,按照環境污染時空分布特點實施分階段、分區域管控,緊盯問題突出的重點區域流域加強治理,對癥下藥、靶向治療,做到問題精準、時間精準、區域精準、對象精準和措施精準。二是堅持科學治污,遵循客觀規律,堅持問題導向,強化對環境問題成因機理及時空和內在演變規律研究,充分運用科學思維、科學方法、科學研究、科技成果,強化科學決策、科學監管、科學治理。三是堅持依法治污,樹立法治思維,堅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保護,規范執法行為,嚴格禁止“一刀切”,以法律的武器治理環境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護生態環境。目前,江西省正在緊鑼密鼓制定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意見。
第三,以系統治理為路徑,大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一是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落實“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嚴守生態保護紅線。二是強化生態修復,實施生態系統修復重大工程,科學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施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加快構建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三是強化生態保護,持續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專項行動,加強對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的監督管理,加大生物多樣性保護力度。
第四,以深化改革創新為動力,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一是縱深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進一步建立健全具有江西特色、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重點是加快建立健全環境治理的領導責任、企業責任、全民行動、監管、市場、信用、法律法規政策等七大體系,為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制度保障。二是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完善政府主導、企業和社會各界參與、市場化運作、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雙向轉換通道。三是深化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放管服”改革,重點是環評審批制度和環保執法制度改革,實施好環評審批和環保執法兩個正面清單,進一步優化江西省發展環境,促進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時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