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全國特殊類型地區振興五年規劃發布
近期,國務院批復了《“十四五”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作為第一個全國特殊類型地區振興五年規劃,首次明確了我國特殊類型地區的規劃范圍、目標定位和重點任務。”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解讀道。
特殊類型地區包括以脫貧地區為重點的欠發達地區和革命老區、邊境地區、生態退化地區、資源型地區、老工業城市等。特殊類型地區既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問題,面臨特殊發展困難,也是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區域。
編制和實施《規劃》,加快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有利于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持續縮小城鄉區域發展差距,讓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共享發展成果,確保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掉隊、趕得上;有利于優化區域經濟布局,推動形成主體功能明顯、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有利于統籌發展和安全,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能源安全、邊疆安全。
特殊類型地區涉及范圍廣,空間分布重疊,既面臨共性的困難,也面臨個性化問題。《規劃》作為“十四五”時期支持全國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的綱領性文件,主要明確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的目標定位、重點區域、重點領域和保障措施。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類型區研究制定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邊境地區、生態退化地區、資源型地區、老工業城市振興發展的配套政策文件,細化支持各類型區發展的政策舉措。
按照這個定位,《規劃》確定了“總—分—總”的總體框架結構。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主要描述規劃背景、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等。第二部分是重點任務,明確了6個類型區的規劃范圍和重點任務。第三部分是長效機制,主要是完善支持政策,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職責分工、鼓勵各方參與等。
今年以來,在組織編制《規劃》的同時,國家發改委已組織起草并報請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報請國務院批復了《推進資源型地區高質量發展“十四五”實施方案》,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關于切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指導意見》《關于繼續大力實施消費幫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指導意見》《全國“十四五”以工代賑工作方案》《“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銜接推進鄉村振興實施方案》《“十四五”支持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共同推動形成新時代支持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的“1+N”政策體系。
《規劃》重點明確了三方面的保障措施。首先,明確了一批支持政策。《規劃》提出,要完善資金支持政策,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強化人才就業扶持政策,支持特殊類型地區行政區劃改革,重點支持改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
其次,明確了一批試點示范和重點園區。《規劃》提出,要大力支持特殊類型地區培育發展特色產業園區,積極支持欠發達地區、革命老區積極承接產業轉移,支持資源型城市發展接續替代產業,加大力度支持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
再者,明確了長效工作機制。《規劃》明確,實施國家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區域重大戰略、編制區域規劃和專項規劃、制定區域政策和協調重大區際利益關系等過程中,要統籌支持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健全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繼續依托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生態保護補償、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等部際聯席會議制度。
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會同有關部門積極完善政策體系和長效機制,加快組織落實規劃明確的各項政策,加快出臺支持各類型區振興發展的配套政策文件,分類明確年度重點工作,構建新時代支持特殊類型地區振興“1+N”政策體系;積極指導編制省級專項規劃和實施方案,指導和支持各省區市明確本省區市的重點區域、重點領域、重點人群,明確本省區市的重大政策、重大項目、重大試點示范;加大《規劃》宣傳解讀力度,加強系統培訓和現場經驗交流學習,鼓勵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社會工作者、基層群眾積極參與特殊類型地區振興發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