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2025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14%左右

日期:2021/12/20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北京市在“十四五”時期將深入實施綠色北京戰略,加快推進碳減排碳中和,著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近日,北京市印發《北京市“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出,北京市在“十四五”時期將深入實施綠色北京戰略,加快推進碳減排碳中和,著力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十三五”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

《規劃》首先對“十三五”時期北京市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的成效進行總結。“十三五”時期,北京綠色發展水平顯著提高,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大力發展高精尖行業,第三產業占比穩定在80%以上。能源結構持續調整,關停四大燃煤電廠,130余萬戶城鄉居民開展散煤清潔能源替代,平原地區實現基本“無煤化”,煤炭消費總量由1165.2萬噸降至135萬噸,優質能源比例提升到98.5%以上,基本解決了燃煤污染問題。低碳發展更趨成熟,碳排放總量進入波動下降的平臺期,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26%以上;完善碳排放市場化管理機制,碳排放交易試點累計成交額達17.5億元。

《規劃》提出了近期和遠期目標,其中,2025年北京市要實現的近期目標為: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普遍推廣,碳排放穩中有降,碳中和邁出堅實步伐。碳排放總量率先實現達峰后穩中有降,較峰值下降10%以上。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8%左右,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4%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氮氧化物、VOCs、化學需氧量和氨氮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為1.38萬噸、0.99萬噸、1.7萬噸和0.12萬噸以上。

2035年,北京市要實現的遠景目標為:生態環境實現根本好轉,優質生態產品供給更加充足,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成為社會廣泛自覺,碳排放率先達峰后持續下降,碳中和實現明顯進展,天藍、水清、森林環繞的生態城市基本建成。

碳中和邁出堅實步伐

為了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明確碳中和時間表、路線圖,實施二氧化碳排放控制專項行動,強化大氣污染物與溫室氣體協同控制,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規劃》提出了包括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在內的四大措施。

一是推動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優化調整能源供給結構,持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實現穩中有降,北京市新增能源消費量優先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保障。

第一,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強可再生能源供應保障。到2025年,外調綠電力爭達到300億千瓦時,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4%左右。強化本地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聚焦城市能源消費重點領域,因地制宜推進本地光伏、風電、熱泵等可再生能源技術規模化應用,實現多能互補。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電力應用,在城鎮建筑、基礎設施、產業園區、公共機構、農業農村等領域加快使用分布式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有序發展風電和垃圾焚燒發電。第二,控制化石能源消費總量。嚴格控制煤炭消費,有序控制天然氣使用規模。增加外部綠色電力調入規模,適度降低本地燃氣機組發電占比。推進電力、太陽能等綜合供熱體系建設,逐步減少供熱領域燃氣需求。推進燃氣壁掛爐升級。到2025年,天然氣消費總量達到峰值,控制在200億立方米左右。推進油品消費穩中有降。第三,著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完善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度,強化各區、重點行業和重點用能單位目標責任考核。對標國際先進能效水平,制修訂一批重點行業和設備節能標準,重點補齊第三產業和居民生活領域節能標準。到2025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幅達到國家要求。

二是推進產業綠色低碳創新發展,大力推進產業綠色創新發展,加快產業低碳改造升級,促進產業結構深度優化,嚴格控制制造業碳排放增長。

第一,大力推動產業綠色低碳發展,對標國際先進資源環境績效水平,著力發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以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和自由貿易實驗區建設為契機,培育綠色低碳產業和智能化技術服務新業態。第二,加快推進產業綠色提質升級,鼓勵綠色發展水平先進的企業積極申報綠色工廠、綠色供應鏈、綠色產品等綠色制造示范單位。制定實施汽車制造、生物醫藥、電子設備等重點行業綠色提升計劃,推動構建綠色產業鏈。第三,著力推進產業結構深度優化,修訂北京市新增產業的禁止和限制目錄以及工業污染行業、生產工藝調整退出及設備淘汰目錄,加大對能耗較高、碳和VOCs等排放較大的工業行業、生產工藝、國家規定落后設備的淘汰和限制力度,推動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一般制造業企業動態調整退出。

三是提升重點領域低碳發展水平。聚焦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大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到2025年,建筑、交通領域碳排放總量力爭實現增減平衡基礎上穩中有降,生態系統碳匯能力進一步提高。

第一,推進建筑領域綠色低碳改造。建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長效機制,加快既有公共建筑綠色化改造,推動機關、學校等公共機構開展節能減碳示范。到2025年,完成3000萬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節能綠色化改造。積極推廣綠色建筑。強化建筑運行能耗管理。到2025年,單位建筑面積供暖能耗下降10%左右。第二,努力構建綠色低碳交通體系。優化機動車結構,優化交通運輸結構,優化出行結構。推進軌道交通與地面公交、慢行系統融合發展,構建與綠色出行相適應的交通發展模式。第三,提高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和控制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排放。堅持全域多層次增綠固碳,提高森林碳匯,推進林地綠地增加碳匯。

四是強化碳排放控制管理制度建設,通過建立碳排放目標責任管理制度,加強重點碳排放單位精細化管理,深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開展碳中和科技攻關和示范,以落實各級主體排放控制責任為核心、以完善市場機制為重點,加快構建形成法治化、市場化和精細化的低碳治理體系。(林  楚)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