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電網發布全球首份數字電網實踐白皮書
近日,以“數字央企智領中國”為主題的首屆中央企業數字化轉型峰會在深圳開幕。會上,中國南方電網公司(以下簡稱“南方電網”)發布《數字電網實踐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這是全球首份數字電網實踐白皮書,也是2021年數字化轉型十大行業白皮書之一,介紹了南方電網在電網數字化技術、業務、生態的深度融合建設進程與做法,展示了電網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模式的變革之路。
“該白皮書是電力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里程碑,代表著南方電網數字化轉型已取得重大階段性成果,里面的思路和案例很值得借鑒和參考。”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成山表示。
白皮書指出,近年來,南方電網以產業數字化為抓手,加快推進數字電網建設進程,以數字電網驅動公司生產管理和運營提質增效,建成了全網統一的物聯網平臺,并通過數字化貫穿發、輸、變、配、用,基本實現了“只看一張圖”,大大促進了生產效率的提高。
輸電方面,基本建立了“無人機智能監測為主,直升機為輔,人巡補充”的輸電巡檢模式,在人均維護線路長度年均增長7%的基礎上,跳閘率下降近一半。變電方面,實現了巡視、操作、安全等業務智能化、數字化。通過智能巡視減少人工巡維工時超過55%,通過智能操作使主變的停電時間減少了50%。配電方面,充分利用“云大物移智鏈”技術,逐步實現了配電網設備資產管理智能化、現場作業數字化、電網運行智慧化,建成了“資產透明、運行透明、管理透明”的數字化配網。
同時,將數字技術融入電網企業管理經營全過程,以數據驅動業務流程再造和組織結構優化,促進跨層級、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高效協作。建成了業務范圍涵蓋投資、規劃、基建、生產、監管、人資、財務、供應鏈、審計辦公和黨建工會各域的全域一級系統,基本實現“一碼通全網、只填一張表”,使企業管理決策實現了“全景看、全息判、全維算、全程控”,實現戰略運營、業務運行、產業鏈運轉等各類生產經營活動的實時監控、動態分析,全面支撐公司運營風險管控和科學決策。
此外,南方電網還升級數字服務,提升客戶用能體驗。打開“南網在線”App的“用電日歷”,每日電量不僅標明了度數,還用紅綠色對電量的多少進行區分,讓用戶對每日電量情況一目了然。
今年10月,全國首張公共數據資產憑證在廣東發布。通過這張由廣東電網公司承接完成制發的用電數據資產憑證,為廣東28萬企業用戶破解融資難的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來,南方電網充分發揮數據生產要素作用,以“電力+算力”一體的數字電網為基礎,以對接工業互聯網和數字政府為抓手,以數據引領和優化業務,推進公司供電基礎業務、增值服務業務的互聯網化發展,通過構建面向政府、能源產業上下游、用戶等產業鏈參與方的統一數字平臺,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在助力政府和企業數字化轉型變革方面,通過構建基于“能源范式”的工業經濟大腦預警系統,實現行業發展情況分析和經濟波動的原因分析,輔助政府部門對宏觀經濟及地方經濟發展趨勢進行預判,為政府部門科學決策提供支撐服務。通過建立“散亂污”大數據智能監管與治理平臺,輔助政府開展環境整治工作。
在服務雙碳目標實現方面,南方電網建立了能源“雙碳大數據中心”,以電力數據為主體計算電碳排放量、電碳排放強度、能耗總量、能耗強度四大指標,呈現全市、各區、各行業和企業的能耗情況,為市、區兩級政府開展碳監測、碳治理、碳交易及能耗雙控提供決策參謀。
為激發數據要素價值,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南方電網還打造了赫茲E鏈、充電服務、雙創等平臺,培育了40余款增值服務產品。目前,赫茲E鏈本年累計交易金額已達67億元,南方電網充電服務平臺已整合自有充電樁6.2萬余個,接入第三方運營商平臺356家,接入充電站近4.2萬座、充電槍超45.3萬根,累計營收7.06億元,注冊用戶約170萬,活躍用戶96.1萬人次。
“我們正加速推進數字電網建設,以實現電網全環節、生產全過程數字化,將新一代數字技術作為破解電網技術、管理與發展難題的關鍵路徑,支撐安全、可靠、綠色和高效的智能電網運營,促進能源產業鏈優化整合和能源生態系統形成。”南方電網總信息師、數字化部總經理吳小辰表示,南方電網將與社會各界攜手推進數字電網建設,促進我國能源產業轉型升級,推動能源產業變革,提高我國能源行業整體開放程度,重塑世界能源產業發展格局,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數字經濟和數字中國建設貢獻力量。(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