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2025年力爭規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4%左右

日期:2022/01/10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實施方案》的出臺對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減少水污染和保障水生態安全,提升工業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技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水利部聯合發布了《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4%左右”等主要目標。

工業是我國用水的重要領域之一。2020年,我國工業用水量為1028.9億立方米,占全國用水總量的17.7%,工業廢水排放量約占全國污水排放量的1/5。近年來,我國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取得積極進展,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從2015年的89%提高至2020年的92.5%,2020年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15年下降39.6%。

“當前,人多水少、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是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水情。”工信部稱,《實施方案》的出臺對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減少水污染和保障水生態安全,提升工業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污水資源化利用是指污水經無害化處理達到特定水質標準,作為再生水替代常規水資源,用于工業生產、市政雜用、居民生活、生態補水、農業灌溉、回灌地下水等,以及從污水中提取其他資源和能源。工業廢水中的污染物成分和性質與城鎮、農村生活污水相比有顯著的差異,主要特點包括污染物成分復雜、差異大,污染物濃度范圍寬、波動大,難生物降解性和毒性污染物種類多、濃度大等,因此需要根據不同行業廢水的特點,分質收集、分類處理、分步回用。

為了編制《實施方案》,相關部門開展了大量實地調研和深入研討,包括赴北京、內蒙古、寧夏、陜西調研鋼鐵、石化化工、電子等行業廢水排放及循環利用情況,對重點地區、重點行業廢水循環利用現狀、問題及對策進行研究,形成工業企業及園區廢水循環利用調研報告等,最終發布的《實施方案》是充分匯集各方意見并達成共識的結果。

《實施方案》主要目標是,到2025年,力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達到94%左右,鋼鐵、石化化工、有色等行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進一步提升,紡織、造紙、食品等行業規模以上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較2020年提升5個百分點以上,工業用市政再生水量大幅提高,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較2020年下降16%,基本形成主要用水行業廢水高效循環利用新格局。

《實施方案》提出了7個方面的具體任務。一是聚焦重點行業,實施廢水循環利用提升行動。聚焦石化化工、鋼鐵、有色、造紙、紡織、食品等行業,推進廢水循環利用技術改造升級。編制典型行業廢水循環利用路線圖,提升用水重復利用率。

二是堅持創新驅動,攻關一批關鍵核心裝備技術工藝。部署工業廢水循環利用關鍵技術研究。選擇有代表性的園區開展技術綜合集成與示范。

三是實施分類推廣,分業分區提升先進適用裝備技術工藝應用水平。定期遴選、發布國家鼓勵的工業節水工藝、技術和裝備目錄以及重大環保技術裝備目錄,制定技術推廣方案和供需對接指南,聚焦重點用水行業,推廣一批先進適用技術裝備。

四是突出標準引領,推進重點行業水效對標達標。加快制修訂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技術、管理、評價等標準。加強相關標準宣貫,發布領跑者名單和先進用水指標,編制典型案例,引導企業對標達標。

五是強化示范帶動,打造廢水循環利用典型標桿。遴選、發布一批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示范企業和園區,創建一批產城融合廢水高效循環利用創新試點,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優秀典型經驗和案例。

六是加強服務支撐,培育壯大廢水循環利用專業力量。遴選、發布一批廢水處理裝備、工程應用優質企業名單,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推動相關單位組建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產業聯盟,為企業提供一體化綜合服務。

七是推進綜合施策,提升廢水循環利用管理水平。推動規模以上用水企業加快對已有數字化管控平臺進行升級改造。強化行業用水總量和強度控制,嚴格控制達不到相關用水條件的項目新增取水。

建立完善的保障措施是貫徹落實好《實施方案》的重要條件。首先,要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相關部門要按照職能分工抓好重點任務落實,發揮節約用水工作等現有部際協調機制作用。地方政府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大力度鼓勵和促進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制定具體實施措施。

其次,強化政策支撐,完善激勵機制。具體包括:統籌利用現有資金渠道支持工業廢水循環利用相關項目,鼓勵地方設計多元化的財政資金投入保障機制;落實促進工業綠色發展的產融合作專項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優化完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等。

再者,深化宣傳交流,推動國際合作。具體包括:開展技術培訓、知識競賽和現場推廣會等;統籌發揮輿論監督、社會監督和行業自律等作用;利用現有雙多邊機制,推進產業合作、標準對接和技術交流等;鼓勵優勢企業“走出去”。(夏小禾)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