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市場監管科技發展規劃出爐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近日印發《“十四五”市場監管科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2025年基本建立較為完善的市場監管科技創新體系,并圍繞產業、民生、低碳等方面進行部署,具體包括建設市場監管大數據中心等任務。
擁有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2個、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3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3個,與100多個國家、地區、國際組織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簽訂科技戰略協議55項……截至“十三五”末,我國科技基礎條件建設躍上新臺階,科技投入和產出實現新突破,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效。
面對新時期的機遇與挑戰,我國市場監管科技發展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和深層次問題。主要體現在:對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市場監管科技創新體系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市場監管科研攻關能力總體仍然偏弱,部分重大關鍵技術和儀器裝備自主研發能力不強;市場監管與前沿新技術的融合程度仍然偏低,監管科學化、精準化、智能化水平有待提升;頂尖科技創新人才不足,人才梯隊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等。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科技和財務司主要負責人表示,此次發布的《規劃》緊緊圍繞市場監管現代化建設,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凝練提出“十四五”時期市場監管科技的思路目標、重大任務和改革舉措。
《規劃》提出“以科技賦能市場監管現代化為主線,構建一個體系、提升三大能力、營造一個生態”的編制思路。其中,構建一個體系,即構建市場監管科技創新體系;提升三大能力,即提升市場監管創新基礎、市場監管科研攻關和市場監管科技服務能力;營造一個生態,即營造良好市場監管科技創新生態。
在發展目標上,《規劃》提出了到2025年的總體目標,即“較為完善的市場監管科技創新體系基本建立,市場監管戰略科技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市場監管科技創新發展環境不斷優化,科技創新支撐市場監管現代化成效顯著”,同時,明確了在創新基礎、科研攻關、服務效能、國際合作等方面的具體目標。
具體目標包括:爭取實現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技術創新中心“零的突破”,國家科技創新基地達到3~5個;加大高層次科技人才和國際化科技人才引進力度,培養科技領軍人才40名、青年拔尖人才60名、重點領域創新團隊20個;建立新一代國家量子計量基標準,量子計量與傳感技術取得重要進展;標準數字化技術取得重大突破,研制一批具有引領性的自主技術標準;建設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平臺20個以上,服務中小微企業超過500萬家次,助力打造一批具有國際核心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完善認證國際合作互認體系,構建“一帶一路”質量認證合作機制,不斷提高“中國認證”的國際影響力等。
提升市場監管科技服務能力,主要圍繞監管、產業、民生、綠色低碳、國際化等方面進行部署。其中,“加強服務智慧監管的能力建設,支撐高效能治理”,包括推進市場監管大數據中心建設,推進市場監管數字化應用,深化市場監管數字化轉型等任務;“加強服務產業升級的能力建設,推動高端化發展”,包括服務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躍升,服務產業集群健康發展,服務企業創新發展三方面任務;“加強服務民生改善的能力建設,保障高品質生活”,包括提升保障民生水平,推動消費品質升級,提高應急響應能力等任務;“加強服務綠色低碳的能力建設,助推高效益循環”,包括夯實碳達峰碳中和市場監管技術基礎,服務重點行業和企業綠色轉型升級等任務;“加強服務國際合作的能力建設,促進高水平開放”,包括加強市場監管科技重點領域國際合作,服務共建“一帶一路”,服務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發展等任務。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笆奈濉笔袌霰O管科技發展規劃的藍圖已經繪就,為推動各項目標任務落實落地,《規劃》從以下3點明確了保障措施。
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總局成立規劃實施推進組織機構,做好頂層設計和組織管理。二是健全投入機制,提出各級市場監管部門持續推動財政資金加大對市場監管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健全以政府為主、社會多渠道相輔的投入機制。三是加強實施評估,建立規劃實施的動態監測和信息共享機制,及時宣傳報道規劃實施過程中的新進展新成效。(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