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發布《數字建筑發展白皮書(2022年)》
數字建筑是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理念與建筑業全鏈條全周期全要素間深度融合的產物,是支撐提升建造水平和建筑品質,助推建筑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引擎。當前,我國高度重視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加快數字建筑創新布局,對于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至關重要。
3月30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聯合建筑數字化行業代表企業共同發布了《數字建筑發展白皮書(2022年)》,白皮書系統追蹤了數字建筑整體發展態勢,研究提出了數字建筑的總體框架和典型模式,梳理剖析了典型應用場景。
白皮書指出,數字建筑發展戰略意義重大,賦能作用凸顯。
首先,發展數字建筑是推進智能建造、提升“中國建造”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路徑。通過協同建筑制造領域新工藝、新設備以及人工智能物聯網、BIM等新興技術,借助系統化集成設計、精益化生產施工等方式,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工程質量,助力實現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的跨越式發展。
其次,發展數字建筑為加快建筑數字化轉型,助推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數字建筑能有效聚合產業鏈中供應商、設計方、施工方、運維方和業主方等各環節主體,實現橫向端到端全產業鏈參與的能力協同,縱向打通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專業間協同。
再者,發展數字建筑是推行綠色建造、落實“雙碳”戰略目標的必然要求。通過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賦能,推進綠色設計、綠色生產、綠色施工和一體化裝修等新模式推廣應用,有效降低建造全過程的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有助于提升建筑建造綠色低碳水平。
從總體架構看,數字建筑以數字平臺為關鍵支撐,整體呈現“三橫兩縱”的結構特征。自底向上分為基礎設施層、能力平臺層、應用服務層“三橫”平臺架構,以及標準規范、安全防護“兩縱”基礎保障體系。
具體來看,應用服務層承載各類服務業務,面向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重點領域提供建筑全生命周期BIM應用軟件和數字化應用解決方案。能力平臺層提供數據使能、圖形使能、業務使能和新技術融合等能力,為上層應用提供共性技術支持和應用開發服務等。基礎設施層提供數字支撐底座,提供感知、計算、存儲、網絡等資源,更注重泛在感知、混合異構、靈活擴展、實時響應和虛實映射等特性。
從典型模式看,數字建筑通過一系列信息技術的集成化創新和協同化應用,實現全鏈條數字化協同、全周期集成化管理和全要素智能化升級三大典型模式,全面賦能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
從應用場景看,數字建筑應用覆蓋協同設計、智能生產、智慧工地、智慧運維、智能審查、綠色建造等建筑行業各階段,引領建筑全生命周期項目提質增效。
中國信通院指出,我國數字建筑發展態勢良好,但整體仍處于發展初期,面臨關鍵技術缺失、應用滲透不足、生態建設不完善、高端人才缺失等嚴峻挑戰。“十四五”時期是我國推進建筑業全面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數字建筑發展的重大機遇期,應堅持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為驅動,加快數字建筑技術攻關、應用推廣、生態完善和人才培養,支撐城鄉建設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目標。
一是補齊技術短板,深化技術融合。加快建筑業基礎研究和創新實踐,推動BIM等技術在工程全過程的集成應用;加大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數字建筑的融合應用,提升建筑全流程的智能化水平。
二是打造示范項目,深化融合應用。鼓勵企業研發數字建筑解決方案,建立優秀解決方案遴選、更新、發布通道;開展數字建筑應用場景供需精準對接,構建應用場景供給轉化的市場機會。
三是完善生態體系,營造發展環境。完善數字建筑標準體系和測試驗證體系,建設數字建筑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測試認證和人才培訓等服務,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四是創新培養體系,加快人才引進。探索產學研用參與的人才培養體系,促進綜合性人才培養;加大高端技術、管理人才的引進力度,在關鍵領域精準引進國內外高層次人才。(王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