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科技與價值 第三屆中國商用車新生態高峰論壇線上舉辦
今年上半年,反復的疫情等因素使商用車市場再次陷入艱難境地。
值得關注的是,作為商用車領域重要的分支,重卡在經歷2020年的銷量峰值、2021年同比下滑13.8%之后,今年上半年重卡累計銷售僅為37.8萬輛,同比下降了64%;與此同時,伴隨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新能源重卡備受市場青睞,在去年銷量首次突破1萬輛后,今年1-5月累計銷量達到7677輛,同比暴漲近5倍。“冰”“火”兩重天的重卡發展態勢,也昭示著整個商用車行業需要加快轉型升級與創新發展的腳步。
7月5日,由中國國際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指導、汽車觀察主辦、商用汽車觀察承辦,以“科技賦能智造 價值驅動發展”為主題的第三屆中國商用車新生態高峰論壇線上舉辦,來自商用車企業、物流企業、零部件企業、科技公司、科研機構的代表,聚焦商用車產業鏈的科技與價值,給近300萬名線上觀眾帶來了精彩的分享,并吸引了眾多卡車司機群體的觀看。
出席論壇的中國國際貿促會汽車行業分會副會長楊琳在致辭中表示,隨著國家適度超前布局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加快,“穩增長”政策落地見效,商用車行業特別是重卡行業能夠在今年年底前迎來轉機,但是能帶來多大程度的轉機,依然不是很樂觀。
“此次商用車行業的深度調整,讓我們更加深切感受到,轉型升級、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艱難和重要。因此,只有那些具有創新能力的企業,那些戰略布局高度契合未來發展趨勢的企業,那些既堅持開放融合又堅持自主可控發展的企業,才能順利跨越難關,實現高質量發展。”楊琳認為,面對寒冷程度遠遠超過預判的商用車市場,整個行業必須實現從重“量”到重“質”的轉變,在對市場保持敬畏的同時,加快實現轉型升級,才能把握住新的發展機遇。
在她看來,未來商用車市場將存在3個方面的新機遇。首先,國家雙碳戰略的逐漸落地將加速商用車新能源化的進程。如,在短途城配運輸市場以及礦區、港口等特殊場景內,換電重卡將成為新的運輸主力,換電模式也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風口期。其次,氫燃料電池商用車將成為長續航重載運輸減碳的方案之一。隨著配套設施的完善以及推廣規模的擴大,商用車行業有望成為國內燃料電池最先實現商業化的細分市場之一。第三,自動駕駛卡車已經從技術研究階段轉為產品工程化驗證階段,并在一些特定場景開始商業化應用。“無人駕駛技術賦能物流行業不僅能大大節省人力成本,還能大幅減少安全事故,降低管理難度,實現降本增效,必定會給數萬億元規模的物流行業帶來顛覆性變革。”
聚焦行業 尋求突破
在論壇的主旨發言中,面對深度調整的商用車市場,作為整車企業的代表,福田歐航歐馬可和吉利商用車集團給出了自己的應變之道。
福田歐航歐馬可事業部黨委書記、總裁唐宏超從政策機遇、聚焦痛點、科技賦能3個方面給出企業端的“御寒”解決方案。他認為,中輕卡行業正迎來3個政策機遇:其一,城市群區域經濟模式促進中輕卡物流穩步發展,未來中輕卡在城市群內的城際物流參與度高達70%,城市內物流參與度達55%。其二,聚焦“雙碳”目標,突破商用車應用。排放升級、四階段油耗等法規要求,電動化、氫燃料、替代燃料等新元素融入,疊加新技術加速中輕卡迭代升級,將成為“雙碳”目標下的商用車發展之路。其三,安全標準升級。高安全標準加持智能網聯應用為產品創造提供了源動力,安全智能需求加速了中輕卡迭代升級的更新機會,需要搭建道路安全、產品安全、駕駛安全的高端商用車產品平臺。
而面對運價降低與油費上漲、法規與超載等中輕卡行業痛點,唐宏超則認為,節能、環保、安全、高效、最優TCO是永恒主題。疊加新環境形勢,未來10年中輕卡將聚焦輕量化、節能、智能網聯、新能源、AMT、專用化等。他強調:“科技賦能是打造最優TCO的最佳途徑。歐航歐馬可將圍繞輕量化、節能、智能網聯、新能源、人性化、專用化6個方面,通過科技賦能,為客戶持續創造價值。”
作為商用車領域的后起之秀,吉利商用車集團聚焦綠色和智能,從以車為中心到以貨為中心,從制造商轉型為運力科技綜合服務商,無疑是抓住了商用車產業變革的核心。吉利商用車集團副總裁、輕商事業部總經理王彥彬從“創造智慧互聯、引領綠色商用”的角度詳細闡述了商用車新能源化的發展趨勢。
“無論是雙碳目標下的環保策略,還是對商用車新能源化等政策法規方面的要求,以及高企油價的市場驅動等,商用車新能源化已成為必然趨勢。”王彥彬同時舉例道,今年1-5月,與商用車總體銷量同比下降46.3%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新能源商用車則以8.2萬輛總銷量同比上升了59.5%。“預計到2025年,新能源輕型商用車的滲透率將達20%,2030年滲透率將達50%左右,市場潛力巨大。”在他看來,當前的商業競爭,已不是單獨企業之間的競爭,而是產業鏈和生態圈之間的競爭。“遠程新能源商用車致力于整合上下游業務,通過戰略系統實現從以車為中心到以貨為中心的全新商業模式。”
擁抱變化 建言獻策
無論是面對國家雙碳戰略的機遇與挑戰,還是謀劃企業自身營銷的全新格局,以及后疫情時代下的智慧物流升級等話題,活動通過3場圓桌分論壇展開了熱烈的探討。
在汽車觀察傳媒總編輯劉小勇的主持下,陜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科強、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吉林大學青島汽車研究院院長王玉海、康明斯中國發動機業務市場與銷售總經理馬驥、森薩塔科技商用車及非道路機械事業部總經理吳鵬,圍繞“雙碳壓力下的遠慮與近憂”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劉科強表示,雙碳目標給商用車產業帶來顛覆性、復雜性、系統性重大且深遠的改變。陜汽重卡將在確保以客戶為中心的原則下,提供既有雙碳效益又有經濟效益的產品及整體解決方案。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場景,確保適合新能源重卡運營;其次再對場景運輸狀況進行專業考察,提供合適匹配的車輛,包括提供試用車輛、更優金融方案等;最后新能源重卡車隊投入運營后,安排專業工程師和服務人員提供跟車服務,包括加大配件儲備等,確保用戶的用車環節高效,有問題第一時間得到處理。“陜汽新能源重卡希望用戶從選車、購車、用車等全生命周期、運營全過程中得到比柴油車更好的服務,以降低客戶使用成本、提高收益,實現雙碳和滿足用戶需求之間的平衡。”
王玉海認為,面對雙碳目標,商用車企業要挖潛與革新并行。所謂挖潛就是在現有技術體系上升級,比如預見性巡航、附件電動化等;所謂革新就是順應發展趨勢,實現商用車驅動的電動化或者部分電動化,比如純電動、混動、氫燃料電池等各種技術方向的探索,并找到合適的應用場景。“商用車的特點就是應用場景多且復雜,所以每一個特定場景都有特定的技術路線。”
作為現場發動機企業代表,馬驥則表示,要實現雙碳目標,僅僅依靠不斷加碼排放系統、不斷升級柴油發動機技術、不斷加大天然氣動力的比重已無法滿足。目前,整個商用車行業都處于多元化能源動力布局的轉型過程中,無論是主機廠還是核心零部件供應商,都在一邊升級傳統能源技術和產品,一邊開發新能源產品和技術。“商用車動力將迎來一個各種新能源應用、各種技術路線都參與其中的百花齊放的新局面。”在他看來,從柴油、天然氣的傳統內燃機到氫內燃機,以及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動力,再到可再生能源動力或生物能源動力,都將迎接雙碳戰略的“檢閱”。“最后市場競爭中留下來的,會成為未來的主流方向。”
作為科技公司的代表吳鵬發表了與王玉海、馬驥同樣的觀點,他認為,未來的商用車技術路線將是多技術路線并存。“雙碳實施雖然會倒逼企業技術升級,技術路線不會發生顛覆性變化,但多元化技術路線已成為行業共識。”吳鵬同時表示,至少未來5年內,傳統動力總成依然是市場主流,而未來10年中重卡市場的新能源滲透有望達到20%。
如今,在存量市場、合規化運輸、疫情反復等多種不確定因素疊加的市場環境下,商用車行業是以價格戰謀銷量還是以價值戰謀未來?在商用汽車觀察主編王蘭的主持下,江淮汽車輕型車服務備件營銷公司副總經理劉潔浩、開瑞新能源市場部總監/全國新能源商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盧華平、南京依維柯汽車有限公司前瞻技術負責人/高級工程師宋偉,圍繞“價格戰OR價值戰”的話題進行了思想的碰撞。
“在變化莫測的輕卡市場,價格戰沒有出路,價值戰是唯一的選擇。只有最大限度地實現用戶價值,才能實現寶貴的用戶資產的變現,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劉潔浩表示,只有以用戶為中心,不斷為用戶創造價值才能謀得長遠發展。而盧華平認為,在商用車加速向合規化、綠色化邁進的同時,用車場景不斷細化,用戶除了關注車輛的購置成本外,還更加關注車輛使用效率、運營等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因此,商用車行業應加強智能網聯產品、用戶服務生態等構建用戶價值,提供“人-車-貨-錢”的全場景解決方案。
“未來的電動化商用車,是一個集智能化、網聯化于一體的移動平臺,可以為客戶定制化提供智能駕駛功能、車隊管理功能和售后一體化服務功能,這些功能能夠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提升產品價值。”宋偉同時指出,商用車由價格戰向價值戰轉型,商用車企業需要打造平臺化的產品,并在平臺化產品上滿足客戶各種需求的定制化服務。
目前,市場的需求、不斷迭代更新的技術應用以及國家政策助力等,智慧物流已近在咫尺。在“后疫情時代下的智慧物流升級”的話題討論中,與會嘉賓一致認為:反復的疫情、嚴峻的市場競爭,加速催化了智慧物流行業的發展;數字化大潮的影響下,產業融合勢在必行,科技賦能物流運輸則需“硬件”和“軟件”雙管齊下;共享經濟、共享智慧的時代,企業要積極擁抱新技術,敢于創新。
“雖然雙碳、國六、疫情等給商用車行業帶來巨大的挑戰,但新能源技術、智能駕駛、數字化物流等技術變革給我們帶來了更大的促進作用。無論商用車市場風云如何變幻,科技都是永遠的競爭力,價值都是永恒的生命力。”劉小勇在論壇最后總結道。(卓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