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2%
2022年是全面推動能源系統堅強韌性、綠色低碳智慧發展的重要一年。為高質量統籌推進2022年北京市能源工作,北京市發改委會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聯合編制了《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能源要點》)。
《能源要點》全面梳理制定了北京市年度能源發展的總體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和重大項目,是北京市年度能源領域建設發展、結構調整、節能降耗等各項工作發展的詳盡“施工圖”,也是指導北京市能源工作的重要依據,對系統推進北京市能源綠色低碳智慧轉型,助力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能源消費結構持續優化
《能源要點》首先總結了2021年北京市在能源領域取得的各項成績。
一是繼續壓減煤炭消費總量,使得煤炭消費總量保持在135萬噸左右的低位水平,不足能源消費總量的1.5%;加快推動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可再生能源規模化利用,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總量達到849.3萬噸標準煤,占能源消費比重接近12%;外調綠電規模達到194.2億千瓦時,較2020年增長33.4%。天然氣、外調電等優質能源消費占比達到98.5%以上。
二是能源利用效率繼續提升。北京市連續14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目標任務, 2021年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左右,能源利用效率保持全國省級地區最好水平。
三是清潔能源保障能力穩步增強,城鄉供電能力進一步提升。2021年,北京市建成北京東-通州500千伏電力送出工程,外受電通道達到13條28回路、3400萬千瓦。投運唐山LNG天然氣應急調峰保障工程,形成1.92億立方米應急儲氣能力,達成北京市政府應急儲備能力目標要求。持續推進天津南港LNG應急儲備工程,一期建設進度達到60%,二期三期有序實施。加快推進魯谷和北重供熱廠供熱調峰及配套熱網等城市熱網調峰熱源項目。
四是區域能源合作進一步拓寬。2021年,京津冀能源合作不斷推向深入,互聯互通、互保互濟的能源供應體系進一步完善。北京市與內蒙古、山西、吉林等省市多層次能源交流合作取得新進展。與山西、內蒙古能源局建立專項聯絡機制,積極推動京晉、京蒙綠電合作相關事宜。對吉電入京項目進行可行性論證,推動北京市政府與吉林省政府簽訂“吉電入京”特高壓通道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著力推進八項重點任務
《能源要點》為2022年北京市能源工作提出了明確目標:統籌兼顧保障能源安全和推進轉型變革,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可再生能源占能源消費比重力爭達到12%,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比重不低于19%,優質能源消費比重達到98%以上。
同時,繼續提升能源系統集約高效利用水平,電網綜合線損率力爭下降到4%,風電、光伏利用率持續保持較高水平。進一步提升能源安全韌性水平,基本建成首都堅強局部電網,持續提升天然氣應急儲備能力,按照國家要求落實北京市成品油儲備任務。
具體來看,《能源要點》以“安全、綠色、提效、惠民”為核心,聚焦“抓統籌、保運行、強能力、促轉型、重區域、提質效、惠民生、推改革”8個方面提出多項重點任務。
一是推動能源領域制度統籌引領,重點深化研究能源領域雙碳政策體系,落實首都能源安全保障方案,推進“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和電力、燃氣、供熱等專項發展規劃實施,著力推進重點任務和重大項目落地。
二是保障首都能源安全可靠。強化電氣熱聯調聯控,加強能源安全運行預測預警,提升城市運行能源保障能力。科學制定地下管線全面普查和隱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推進能源設施隱患排查治理。實施北京電力應急備用和調峰電源建設方案,提前編制重大活動供電、供氣、供熱等保障工作方案,保障國家重大活動能源安全穩定供應。
三是提升清潔設施發展質量。持續優化電力通道和網架布局,推進北京東-通州北500千伏下送通道、CBD 50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電力項目建設。保持燃氣設施管網保障能力,投運城南、平谷門站一期工程。提升城市供熱安全保障水平,加快油品設施布局優化和升級改造。
四是加快能源綠色低碳發展。推動重點領域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加快推進整區(鎮)屋頂分布式光伏試點,擴大多層次區域綠色能源戰略合作,推進跨省(區)可再生能源電力直接交易,協調推進7個大型綠電基地及2個綠電外送通道建設,大幅提升外調綠電規模。統籌布局制、儲、運、加、用氫能全產業鏈,推進京北氫能產業關鍵技術研發和科技創新示范區、京南氫能高端裝備制造與應用示范區建設。
五是高質量提升重點區域能源設施能力。持續提升核心區能源安全保障水平,啟動13公里電力架空線入地改造工程,穩步推進居民用戶液化石油氣減量替代。高標準建設城市副中心能源設施,出臺城市副中心建設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
六是加快培育能源智慧高效發展新動能。繼續提升能源系統集約高效利用水平,建成東南熱電中心余熱回收利用工程,新增余熱供熱面積500萬平方米以上。推進能源關鍵技術研發應用,推進國家能源領域區塊鏈應用試點項目“區塊鏈和工業互聯網融合的燃氣行業能源服務平臺”建設。加快能源系統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實施一批電、氣、熱智能改造項目,完成約2000萬平方米既有建筑智能供熱改造試點。推進“能源谷”建設,穩妥有序發展新型儲能。
七是加大能源惠企便民力度。繼續推進剩余農村地區村莊清潔取暖工作,支持延慶區、門頭溝區等具備條件約8000戶村民實施清潔取暖改造。有序推進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專業管線改造任務,新建各類電動汽車充電樁2萬個,換電站30座。持續優化能源營商環境。
八是深入推動市場化改革,推進2022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簽訂,有序推進延慶智能配電網增量配電試點項目。持續深化能源價格改革等重點領域改革,積極配合國家開展第三監管周期輸配電價測算有關工作,落實北京市清理規范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意見實施方案。高質量做好2022年能源領域建設發展、結構調整、節能降耗、運行保障等,對加強“四個中心”功能建設,提高“四個服務”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好支撐首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