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門發文 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有關部署,夯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基礎,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統計局和生態環境部公布了《關于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3年,基本建立職責清晰、分工明確、銜接順暢的部門協作機制,初步建成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到2025年,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進一步完善,數據質量全面提高,為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提供全面、科學、可靠數據支持。
“碳排放統計核算是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重要基礎,是制定政策、推動工作、開展考核、談判履約的重要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介紹,“碳排放統計核算是一項復雜而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多個層級、多類主體、多種維度。不同對象、不同用途的碳排放核算邊界和方法也不同。為了保證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始終服務‘雙碳’工作大局,必須用統一的規范在‘不同’中實現統計核算體系的指向明確、導向一致、權責清晰、程序規范,這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一是部門權責的清晰統一。《方案》提出加強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領導,理順工作機制,優化工作流程,形成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協同高效的工作格局。
二是重點任務的銜接有序。《方案》堅持從實際出發,圍繞全國及省級地區、行業企業、重點產品碳排放統計核算以及國家溫室氣體清單四方面重點任務,建立統一的工作要求和機制框架。
具體來看,這些任務包括:由國家統計局統一制定全國及省級地區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組織開展全國及各省級地區年度碳排放總量核算;由生態環境部、市場監管總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組織制修訂電力、鋼鐵、有色、建材、石化、化工和建筑等重點行業碳排放核算方法及相關國家標準,加快建立覆蓋全面、算法科學的行業碳排放核算方法體系;由生態環境部會同行業主管部門研究制定重點行業產品的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碳排放核算方法;由生態環境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開展數據收集、報告撰寫和國際審評等工作,按照履約要求編制國家溫室氣體清單。
三是重要參數的規范一致。排放因子是碳排放統計核算的重要參數。《方案》提出建立國家溫室氣體清單排放因子數據庫,并常態化、規范化更新,統籌測算這一重要參數,將大力提高不同維度、不同層面碳排放統計核算數據權威性、可比性,強化數據規范應用。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透露:“后續,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按照急用先行、先易后難的順序,出臺并實施一系列區域、行業企業、產品的碳排放統計核算方法與標準,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
為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方案》部署了五方面保障措施。主要包括:夯實統計基礎,加強碳排放統計核算基層機構和隊伍建設,提高核算能力和水平;建立排放因子庫,建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因子數據庫,逐步建立覆蓋面廣、適用性強、可信度高的排放因子編制和更新體系;應用先進技術,加強碳排放統計核算信息化能力建設,加快推進5G、大數據、云計算和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開展方法學研究,鼓勵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業單位開展碳排放方法學研究;完善支持政策,做好全國及省級地區碳排放統計核算、國家溫室氣體清單編制的資金支持,加強行業機構資質和從業人員管理,全面提升從業人員專業水平。
此外,《方案》還提出三方面工作要求。一是加強組織協調,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碳排放統計核算工作的統一領導,各有關部門要密切加強配合,強化工作協調,形成推進合力。二是嚴格數據管理,各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數據管理。三是加強成果應用,合理利用各級各類碳排放核算成果,為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制定、工作推進和監督考核等工作提供數據支撐。(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