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發布

日期:2022/11/28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實施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碳達峰關鍵時期,提出了2025年前和2030年前的兩個階段性目標,確保2030年前有色金屬行業實現碳達峰。

有色金屬行業是國民經濟建設的重要基礎產業,是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也是我國工業領域碳排放的重點行業。近日,工信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

《實施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兩個碳達峰關鍵時期,提出了2025年前和2030年前的兩個階段性目標,確保2030年前有色金屬行業實現碳達峰。

發布階段性目標

近年來,有色金屬行業快速發展,形成上下游貫通的完整產業鏈,重點品種冶煉及壓延加工產能產量全球過半,冶煉技術成熟,單位產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但受產業規模大、用電結構依賴火電、減碳技術缺乏革命性突破和循環經濟體系不夠完善等影響,碳減排碳達峰任務依然艱巨。制定《實施方案》有利于全行業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找準方法路徑,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確保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

工信部介紹,有色金屬行業碳排放特點主要表現在3個方面:冶煉是碳排放核心環節,有色金屬產業鏈長,涉及礦山采選、冶煉及壓延加工,其中冶煉環節碳排放約占全行業碳排放總量的90%;鋁是碳排放重點品種,有色金屬碳排放集中在鋁、銅、鉛、鋅、鎂和工業硅等,其中鋁的碳排放占全行業75%以上;用電是碳排放主要來源,用電導致的間接排放約占全行業碳排放總量70%,其次是燃料燃燒排放和過程排放。

“十四五”時期是有色金屬行業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構建清潔能源體系,研發應用綠色低碳技術的關鍵時期,重點品種要依據能效標桿水平持續推進節能改造升級,降低碳排放強度。《“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提出,2025年我國再生有色金屬產量達到2000萬噸,其中再生銅、再生鋁和再生鉛產量分別達到400萬噸、1150萬噸和290萬噸。

因此,《實施方案》提出的目標是,2025年前,有色金屬產業結構、用能結構明顯優化,低碳工藝研發應用取得重要進展,重點品種單位產品能耗和碳排放強度進一步降低,再生金屬供應占比達到24%以上。

“十五五”時期,我國將建立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到2030年形成非化石能源規模化替代化石能源存量的能源生產消費格局,隨著電解鋁產能向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轉移,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進一步提高,有色金屬行業用能結構大幅改善,產業綠色發展體系基本形成。

因此,《實施方案》提出,2030年前,有色金屬行業用能結構大幅改善,電解鋁使用可再生能源比例達到30%以上,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基本建立。

優化冶煉產能規模

冶煉是有色金屬行業碳排放核心環節,優化冶煉產能規模是實現碳達峰的重要手段。近年來,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開展清理整頓電解鋁違法違規項目專項行動,關停,叫停大批違規建成、在建產能,堅持產能總量約束,嚴格落實產能置換,嚴控新增產能取得明顯成效。與此同時,銅、鉛、鋅和氧化鋁等品種也存在冶煉產能盲目擴張風險,工業硅、鎂等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亟待提升。

為此,《實施方案》提出,緊盯能耗高、碳排放量大的冶煉環節,鞏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果,在電解鋁行業前期工作基礎上,研究差異化減量置換政策;對于消費需求增量有限的銅、鉛、鋅和氧化鋁等重點品種,強調防范冶煉產能無序擴張;對于消費潛力較大的工業硅、鎂等行業,強化政策引導,促進形成更高水平的供需動態平衡。

工信部強調,要發揮能耗、碳排放和環保等約束作用,通過提高新建和改擴建冶煉項目準入門檻,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由“以量謀大”向“以質圖強”轉變。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談到如何促進有色金屬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工信部指出,應聚焦有色金屬行業品種多、集中度低和質量效益水平有待提升等問題,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

首先,引導行業高效集約發展,發揮行業規范條件和自律公約作用,優化要素資源供給,鼓勵企業實施兼并重組和減碳戰略合作,提高行業集中度,利用規模效應降低單位產品碳排放。

其次,強化產業協同耦合,推動上下游產業協同發展和跨行業耦合,促進要素資源共享,實現資源、能源價值最大化。

再者,加快低效產能退出,以節能降碳為導向,修訂完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階梯電價等綠色電價政策,淘汰有色金屬行業落后工藝技術裝備,加快落后產能依法依規退出,為地方和企業高質量發展騰出空間,集聚資源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

工信部還指出,推動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發展,需要充分發揮綠色低碳領域科技創新的支撐與引領作用,引導重點行業領域工藝技術裝備升級,布局前沿技術研究,鼓勵原始創新,加強創新成果推廣應用,推動節能降碳技術不斷實現新突破。

為此,《實施方案》提出,制定有色金屬行業綠色低碳技術發展路線圖,明確2030年前重點技術研發、應用推廣方向;強化企業綠色低碳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打造重大節能降碳改造示范應用,帶動行業整體能效水平提升;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建設有色金屬低碳創新載體,集合優勢力量開展共性關鍵技術、前沿引領技術攻關和示范應用,推動企業持續優化工藝流程;通過技術研發一批,儲備一批,應用一批,為有色金屬行業節能降碳提供持續動力。

建設綠色制造體系

我國有色金屬行業用燃料和用電結構偏化石能源,單位產品碳排放量大。以用電量最大的電解鋁為例,60%以上產能采用燃煤自備電,產品碳排放強度遠高于國外使用清潔能源的同類型產品,用電導致的間接排放占電解鋁碳排放量的85%,占有色金屬行業排放總量的50%以上。

因此,工信部提出,要推進清潔能源替代,推動有色金屬行業以氣代煤、以電代煤,控制化石能源消費,鼓勵電解鋁等企業向可再生能源富集地區有序轉移,推動燃煤自備電向網電轉化,從源頭上降低單位產品碳排放。

那么,如何建設綠色制造體系?工信部表示,建設有色金屬行業綠色制造體系需要在3個方面持續發力。

一是發展再生有色金屬產業。充分挖掘“城市礦山”資源價值,利用再生有色金屬能耗低、碳排放少的特點,在滿足終端消費的前提下,通過替代原生冶煉產品降低碳排放。以鋁行業為例,再生鋁單位產品能耗和碳排放分別為電解鋁的5%和2%,且隨著我國廢鋁快速回收期臨近及廢鋁進口標準逐步完善,再生鋁產量及消費占比將穩步增長,按照2025年再生鋁產量1150萬噸測算,將有效減少碳排放1億噸以上。

二是加快實現清潔化生產。建立綠色低碳的供應鏈管理體系,實施清潔生產改造,采用綠色高效的運輸方式,實現產品生產全流程低碳化。

三是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通過建立具有工藝流程優化、動態排產、能耗管理、質量優化等功能的智能生產系統,構建全產業鏈智能制造體系,利用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提升能源精細化管理水平,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

此外,為了推進《實施方案》有效落實,《實施方案》還提出6個方面的保障措施,具體包括加強統籌協調,強化激勵約束,加強金融支持,健全標準計量體系,完善公共服務,以及加強示范引導等。(何  珺)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