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發布《2022年移動物聯網發展報告》
在近日于江蘇無錫舉辦的首屆移動物聯網大會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中國信通院”)發布了《2022年移動物聯網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稱,當前我國已初步構建NB-IoT(窄帶物聯網)、4G(含Cat1)和5G協同發展的綜合生態體系。
移動物聯網是基于蜂窩移動通信網絡的物聯網技術和應用,通過多網協同實現萬物互聯、連接泛在的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是新型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信部發布的《“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推進移動物聯網全面發展”。
《報告》表示,移動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方面和傳統基礎設施融合,提升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信息基礎設施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新動能。
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我國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移動物聯網終端用戶16.98億戶,較移動電話用戶的16.78億戶多出2000萬戶,移動物聯網連接數首次超出移動電話用戶數,我國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物超人”的國家。我國移動物聯網連接數和移動用戶數的比值已達到102%,遠高于美國(56.7%)、日本(24.3%)、德國 (17.5%)、韓國(24.6%)、法國(38.9%)、印度(1.1%)等其他主要經濟體。
《報告》分析,上述比值反映出本地區移動物聯網連接規模超越移動電話用戶規模的程度,反映出本地區移動物聯技術在產業發展、城市治理等領域的應用水平,也反映出5G等移動物聯技術作為經濟社會發展新引擎的具體水平。隨著我國進入“物超人”時代,區塊鏈、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不斷注入物聯網,為物聯網帶來新的創新活力。
《報告》還指出,當前移動物聯網正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新引擎,促進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帶動產業實力不斷提升的新力量。《報告》概括了我國移動物聯網發展的三大進展。
一是多網協同格局初步建立,面向物聯能力持續增強。我國已經初步形成NB-IoT、4G和5G多網協同發展的格局,網絡覆蓋能力持續提升。截至2022年9月,我國NB-IoT基站數達到75.5萬個,實現全國主要城市、鄉鎮以上區域連續覆蓋;4G基站總數達到593.7萬個,城鎮地區實現深度覆蓋;5G基站總數達到222萬個,實現5G獨立組網(SA)規模部署,覆蓋所有地級市城區、縣城城區和96%的鄉鎮鎮區;部署超7900張5G行業虛擬專網,為移動物聯網應用創新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是NB-IoT、4G和5G應用創新活躍。NB-IoT已形成水表、氣表、煙感、追蹤類4個千萬級應用,白電、路燈、停車、農業等7個百萬級應用,以及其他更多新興應用。憑借4G的良好覆蓋和基站的無縫對接,4G Cat1可滿足中低速率、低成本的需求,在價格和功耗方面極具優勢,自2019年底開始出貨量迅速增長。此外,5G應用創新活躍,并且應用成熟度大幅提升。第五屆“綻放杯”5G應用征集大賽的參賽項目數量大幅增長,突破2.8萬個,其中一半以上為“商業落地”和 “解決方案可復制”項目。
三是5G RedCap(即輕量級5G終端)獲得多方關注。工信部等十部門印發的《5G應用“揚帆”行動計劃(2021—2023年)》明確指出,加快彌補產業短板弱項,加快輕量化5G芯片模組的研發及產業化,進一步提升終端模組性價比。目前,產業界正在共同推進RedCap商用逐步走向成熟。
《報告》總結,當前移動物聯網持續賦能千行百業轉型升級,以NB-IoT滿足大部分低速率場景需求,以4G Cat1、5G RedCap(R18)滿足中等速率物聯需求和話音需求,以4G Cat4、5G RedCap(R17)滿足中高速率場景需求,以5G NR技術滿足更高速率、低時延聯網需求。未來,移動物聯網將向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發展,邁入百億物聯發展征途,量質并舉,助力數字社會高質量發展。(夏小禾)
- 12-062021年物聯網示范項目征..
- 11-10《物聯網基礎安全標準體..
- 10-19安森美將在中國國際物聯..
- 10-18物聯網新基建三年行動計..
- 06-15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無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