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發布

日期:2023/02/13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國務院新聞辦近日發布了《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的綠色發展,為地球增添了更多“中國綠”,擴大了全球綠色版圖,既造福了中國,也造福了世界。在白皮書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有關負責人圍繞白皮書進行了解讀。


國務院新聞辦近日發布了《新時代的中國綠色發展》白皮書。白皮書指出,中國的綠色發展,為地球增添了更多“中國綠”,擴大了全球綠色版圖,既造福了中國,也造福了世界。在白皮書發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等有關負責人圍繞白皮書進行了解讀。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趙辰昕在會上介紹,近年來,中國環境質量顯著改善。2021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年平均濃度由2015年的46微克/立方米降到30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的比例達到87.5%,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到84.9%。

與此同時,經濟發展的“含金量和含綠量”顯著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21年高技術制造業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5.1%,比2012年提高了5.7個百分點。綠色產業蓬勃發展,目前我國清潔能源設備生產規模居世界首位,2021年節能環保產業產值超過8萬億元。

隨著工業、農業、服務業綠色化水平全面提升,能源結構持續優化,交通運輸更加低碳,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從2012年到2021年,中國清潔能源消費比重由14.5%升至25.5%,煤炭消費比重由68.5%降至56.0%,中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6%的經濟增長,單位GDP能耗下降26.4%,是全球能耗強度降速最快的國家之一。

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傳統制造業持續優化,“十三五”期間累計退出鋼鐵落后產能達1.5億噸以上,水泥過剩產能3億噸左右,地條鋼實現了全面出清;先進制造業不斷發展壯大,2021年,我國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達到15.1%和32.4%,較2012年分別提高了5.7和4.2個百分點。

從能源資源利用效率來看,我國大力推進工業節能降耗,積極開展資源綜合利用。2021年,鋼鐵、電解鋁、水泥熟料和平板玻璃等單位產品綜合能耗較2012年降低了9%以上,全國火電機組每千瓦時煤耗降至302.5克標準煤。據初步測算,2021年,大宗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在21億噸左右,綜合利用率較2012年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成效非常明顯。

辛國斌說,相關部門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產業鏈強鏈補鏈和產業基礎再造,積極開展關鍵技術攻關,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順利投產發電,多晶硅、硅片、電池和組件產量全球占比均超過70%。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8年居全球第一,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700萬輛,LNG、甲醇等綠色動力船舶的國際市場份額接近50%,綠色建材在城鄉領域得到較好的推廣和使用。

此外,數字化、綠色化融合水平不斷提高。數字技術與制造業快速融合發展,重點領域關鍵工序數控化率由2012年的24.6%提升到2021年的55.3%。新型基礎設施能效持續優化,目前5G基站的單站能耗比商用初期降低了20%以上,培育了153個國家綠色數據中心。

辛國斌還提到,“十三五”以來,工信部以重大工程和項目為牽引,以綠色工廠、綠色產業鏈和綠色工業園區建設為紐帶,以節能、減排、增效為目標,持續開展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截至目前,國家層面培育了2783家綠色工廠、296家綠色供應鏈企業和223家綠色工業園區,推廣了近2萬種綠色產品。初步測算,綠色工業園區平均固廢處置利用率超過95%,一大批綠色工廠能耗水平優于國家能耗限額標準的先進值,我國逐步構建起從基礎原材料到終端消費品的全鏈條綠色產品供給體系。

他表示,下一步將著力從以下5個方面深入推行綠色制造。一是健全完善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制定出臺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統籌部署綠色制造推進工作,打造梯度的綠色制造標桿培育機制。

二是構建綠色低碳升級改造政策體系。持續堅持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統籌用好中央和地方財稅、金融等各類政策資源,形成多層次、多元化、一攬子的支持政策體系,支持引導企業實施綠色低碳升級改造。

三是強化綠色低碳標準的引領。制定出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綠色低碳標準化指導意見,充分發揮各行業標準化技術組織作用,加快相關標準的制修訂。

四是建立數字賦能綠色制造的引導機制。加快推進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和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制造領域的深度應用。

五是深化綠色制造的國際交流合作機制。依托現有的多雙邊合作機制,圍繞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政策標準等方面加強溝通交流,務實推進合作發展。(何  珺)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