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強國建設綱要》發布 為質量發展提供中長期行動綱領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全文共11部分32條,分為形勢背景、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組織保障4個板塊。在總體要求部分,《綱要》明確了指導思想,提出了2025年和2035年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
分階段制定發展目標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引發質量理念、機制、實踐的深刻變革。質量作為繁榮國際貿易、促進產業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的關鍵要素,越來越成為經濟、貿易、科技和文化等領域的焦點。當前,我國質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發展基礎還不夠堅實。
面對新形勢新要求,《綱要》提出,必須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和服務等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勢,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堅定不移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綱要》提出了兩個階段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質量整體水平進一步全面提高,中國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人民群眾質量獲得感、滿意度明顯增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質量強國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這一目標從6個方面進行了細化。一是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升。經濟結構更加優化,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單位GDP資源能源消耗不斷下降,經濟發展新動能和質量新優勢顯著增強。
二是產業質量競爭力持續增強。制約產業發展的質量瓶頸不斷突破,產業鏈供應鏈整體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一二三產業質量效益穩步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穩步提升,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6,服務業供給有效滿足產業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需要,質量競爭型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建成一批具有引領力的質量卓越產業集群。
三是產品、工程、服務質量水平顯著提升。質量供給和需求更加適配,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合格率和食品抽檢合格率均達到98%以上,制造業產品質量合格率達到94%,工程質量抽查符合率不斷提高,消費品質量合格率有效支撐高品質生活需要,服務質量滿意度全面提升。
四是品牌建設取得更大進展。品牌培育、發展、壯大的促進機制和支持制度更加健全,品牌建設水平顯著提高,企業爭創品牌、大眾信賴品牌的社會氛圍更加濃厚,品質卓越、特色鮮明的品牌領軍企業持續涌現,形成一大批質量過硬、優勢明顯的中國品牌。
五是質量基礎設施更加現代高效。質量基礎設施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布局更加合理,計量、標準、認證認可和檢驗檢測等實現更高水平協同發展,建成若干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打造一批高效實用的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
六是質量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質量政策法規更加健全,質量監管體系更趨完備,重大質量安全風險防控機制更加有效,質量管理水平普遍提高,質量人才隊伍持續壯大,質量專業技術人員結構和數量更好適配現代質量管理需要,全民質量素養不斷增強,質量發展環境更加優化。
展望2035年,《綱要》設定的目標是,質量強國建設基礎更加牢固,先進質量文化蔚然成風,質量和品牌綜合實力達到更高水平。
聚焦“三個體系”建設
針對上述目標,《綱要》提出了推動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強化產業基礎質量支撐、加快產品質量提檔升級、提升建設工程品質、增加優質服務供給、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構建高水平質量基礎設施、推進質量治理現代化這8個方面的重點任務。
同時,《綱要》部署了區域質量、產品質量、工程質量、服務品質、品牌建設、質量基礎設施和質量安全這7項重大工程,并提出了培育壯大質量競爭型產業、實施產品和服務質量分級、推動區域質量協同發展、打造質量強國建設標桿、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分級分類管理、開展質量管理數字化賦能等一系列創新措施。
在組織保障部分,《綱要》從加強黨的領導、狠抓工作落實、開展督察評估3個方面強化實施保障,明確提出要建立質量強國建設統籌協調工作機制、健全質量監督管理體制、加強中央質量督察工作、建立綱要實施評估機制等重要舉措。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田世宏強調,《綱要》是首個由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中長期質量工作的綱領性文件,為統籌推進質量強國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注入了強大動力。
“《綱要》的主攻方向可以概為‘三個體系’建設。”田世宏說,首先,要建設更適配的質量供給體系,著力推動經濟質量效益型發展,增強區域和產業質量競爭力,加快產品、工程、服務提檔升級,增強企業質量和品牌發展能力,強化宏觀中觀微觀質量的系統性謀劃、整體性推進,打造質量供給體系升級版。
其次,要建設高水平的質量基礎設施體系。著力加強質量基礎設施運行監測和綜合評價,合理布局國家、區域、產業質量技術服務機構,實施質量基礎設施拓展伙伴計劃,特別是要加強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國內國際銜接、互聯互通,打造“一站式”集成服務基地,建設系統完備、結構優化、高效實用的質量基礎設施,更好釋放質量基礎設施服務效能。
再者,要建設現代化的質量治理體系。著力健全質量政策、完善質量法治、優化質量監管,深化質量督察和質量工作考核,強化基層治理、企業主責和行業自律,實現社會共治,營造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
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工信部科技司負責人畢開春介紹,近年來,工信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協同推進質量強國與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扎實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重點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指導企業牢固樹立先進科學的質量觀。建立產品質量是設計出來的,是制造出來的,是依靠實驗測試來保障的理念,推動企業把質量工作落實到研發生產經營全過程,持續提升企業的質量管理和質量技術,推動制造業向中高端邁進。
二是強化重大項目、重大工程質量保障。將試驗驗證作為質量工作的重點,會同有關部門開展質量安全專項聯合檢查,加強重大工程質量協調調度,為C919大型客機等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順利實施保駕護航。
三是深入實施制造業“三品”專項行動,促進企業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引導企業向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制造的新模式轉變。
四是堅持將質量提升與管理、技術、標準、知識產權等一體化推進。開展質量可靠性攻關,推動優勢技術和創新成果的標準化,制定一批產品質量分級和品牌培育標準,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
五是全面提升企業質量管理水平。通過全國質量標桿等活動推廣先進質量管理經驗,普及可靠性設計、精益制造、質量管理數字化等先進質量工具和方法,扎實推動企業實現提質增效。
六是持續加強制造業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建成一批工業產品質量控制和技術評價實驗室、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不斷優化產業質量基礎體系。
下一步,工信部將錨定新型工業化及實現產業質的有效提升這一戰略目標,不斷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實施制造業卓越質量工程,持續開展制造業“三品”專項行動、質量管理數字化“深度行”行動、全國質量標桿示范等,激發企業提質增效的內生動力;實施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通過質量提升、標準引領、品牌建設,幫助中小企業提高經營績效;提高以可靠性為核心的產品質量水平,加強質量與可靠性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健全可靠性標準體系,遴選一批典型案例;夯實產業技術基礎,加強標準、計量、實驗測試等質量基礎能力建設,開展培訓、咨詢、診斷等服務,不斷夯實產業質量基礎服務效能。(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