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出爐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新時代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介紹,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功能定位包括湖區綠色轉型先行區、內陸港口型物流樞紐等4個方面。
洞庭湖是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是長江流域重要的調蓄湖泊。2014年,為促進洞庭湖地區經濟社會與人口資源環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國務院批復同意了《洞庭湖生態經濟區規劃》,規劃期為2014—2020年。
規劃到期后,國家發展改革委協調指導有關方面通過自評估及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對規劃實施效果進行了評估。總的看,規劃目標任務順利完成,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但仍面臨著湖泊生態水域治理任務艱巨、產業結構亟待優化、飲水安全等民生保障能力還需要提高等困難問題。
為促進洞庭湖生態經濟區高質量發展,更好融入服務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和長江經濟帶戰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湖南、湖北兩省啟動了《規劃》編制工作,多次深入開展調研,并于近日正式印發《規劃》。
《規劃》明確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功能定位包括4個方面:一是江湖協同治理引領區。強化洞庭湖與長江以及湘資沅澧等上下游綜合治理,有效改善洞庭湖生態環境和水域生態功能。
二是湖區綠色轉型先行區。立足特色農業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業。持續推動傳統產業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承接東部等地區產業轉移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三是內陸港口型物流樞紐。發揮通江達海優勢,加快構建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系統提升干線航道通航能力,打造“通道+樞紐+網絡”的現代物流運行體系。
四是山水文化旅游目的地。以江河湖泊、生態濕地、植被山體為依托,推動湖區山水交融特色旅游發展,深入挖掘荊楚文化內涵,培育發展“天下洞庭”品牌。
《規劃》與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相銜接,結合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實際,分階段提出了到2025年、2030年的發展目標,并展望至2035年。其中,到2025年的目標包括: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綠色產業發展取得積極進展,通江達海競爭優勢進一步顯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等。
《規劃》還明確了以下8項重點任務:加強生態保護修復,構建綠色生態屏障,保護生物多樣性;強化污染綜合治理,加強重點領域污染防治,實施環境綜合管控,落實環境治理責任;推進江湖“安瀾洞庭”建設,健全防洪減災體系;促進產業綠色轉型升級,發展綠色生態現代農業,提升制造業綠色發展水平,推動現代服務業擴容提質;建設環湖特色城鎮群,促進城鄉資源要素流動;構建完善基礎設施網絡,構建綜合立體綠色交通體系,打造清潔低碳安全能源體系,建設安全泛在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加強對外開放平臺建設,提升開放合作水平,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能力,推進“健康洞庭”建設等。(王 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