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范圍內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
為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深入實施,推動提升公共領域車輛電動化水平,加快建設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工信部等八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通知,在全國范圍內啟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試點期為2023—2025年。
聚焦7個重點領域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2022年,銷量達到688.7萬輛,連續8年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25.6%,提前完成《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的2025年發展目標。
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總體看,我國掌握了電池、電機和電控等關鍵技術,形成了涵蓋基礎材料、零部件和制造裝備等完整的產業體系,具備了支撐產品全面市場化拓展的基礎和條件,但還面臨充換電便利性有待提升、產業融合發展不夠等突出問題,同時碳達峰碳中和戰略對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也提出更高要求。
公共領域車輛使用頻率高,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總量占比大,示范帶動作用強。開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推動提升車輛電動化水平,不僅可以有效促進節能減排,帶動基礎設施建設,還能促進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探索和創新應用,優化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有助于鞏固和擴大發展優勢,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為此,工信部、交通運輸部會同相關部門研究決定,在全國范圍內啟動該試點。
上述負責人介紹,試點工作開展堅持需求牽引、政策引導、因地制宜、聯動融合的原則,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考慮。
首先,聚焦重點領域,支持廣泛參與。確定公務用車、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物流配送和機場等7個重點領域,結合城市經濟水平、產業基礎情況提出不同城市目標參考,給予不同城市廣泛參與的機會。
其次,強化目標引導,鼓勵創新應用。按照定量、定性相結合的方式提出電動化比例、充換電建設數量、新技術新模式創新應用工作目標要求,建立獎勵措施,推動試點車輛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最后,明確重點任務,健全保障措施。提出車輛推廣、基礎設施建設、新技術新模式應用、政策和管理制度建設四方面任務,明確試點城市、所在省市、組織部門職責,研究制定后續支持舉措。
提升車輛電動化水平
通知提出的主要目標包括以下3個方面:一是車輛電動化水平大幅提高。試點領域新增及更新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顯著提高,其中城市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和城市物流配送領域力爭達到80%。
二是充換電服務體系保障有力。建成適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換電基礎設施體系,服務保障能力顯著提升,新增公共充電樁(標準樁)與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標準車)比例力爭達到1∶1,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車位占比預期不低于小型停車位的10%,形成一批典型的綜合能源服務示范站。
三是新技術新模式創新應用。建立健全適應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的智能交通系統、綠色能源供給系統、新型信息通信網絡體系,實現新能源汽車與電網高效互動,與交通、通信等領域融合發展。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和快速換電等新技術應用有效擴大,車網融合等新技術得到充分驗證。
同時,通知還部署了四大重點任務。一是提升車輛電動化水平。科學合理制定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因地制宜開展多元化場景應用,鼓勵在短途運輸、城建物流以及礦場等特定場景開展新能源重型貨車推廣應用,加快老舊車輛報廢更新為新能源汽車,加快推進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支持換電、融資租賃、“車電分離”等商業模式創新。
二是促進新技術創新應用。加快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自動充電、快速換電等新型充換電技術應用,加快“光儲充放”一體化試點應用。探索新能源汽車參與電力現貨市場的實施路徑,完善儲放綠色電力交易機制,加大智慧出行、智能綠色物流體系建設,促進智能網聯、車網融合等新技術應用,加快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等領域融合發展。
三是完善充換電基礎設施。優化中心城區公共充電網絡建設布局,加強公路沿線、郊區鄉鎮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際快充網絡建設。充分考慮公交、出租、物流和郵政快遞等充電需求,加強停車場站等專用充換電站建設。推動充換電設施納入市政設施范疇,推進充電運營平臺互聯互通,鼓勵內部充電樁對外開放。鼓勵利用現有場地和設施,建設一批集充換電、加油等多位一體的綜合能源服務站。建立形成網絡完善、規范有序、循環高效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和處理體系。
四是健全政策和管理制度。完善政策支撐體系,鼓勵試點城市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因地制宜研究出臺運營補貼、通行路權、用電優惠、低/零碳排放區等支持政策,探索建立適應新技術新模式發展的政策體系。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和基礎設施安全運行監測體系,提升安全運行水平。探索制定綜合能源服務站、二手車流通等相關標準和技術規范。
試點工作以城市為主體自愿申報。首批試點集中受理申報材料的截止時間為2023年3月31日,此后仍將常態化受理試點申報材料。工信部、交通運輸部會同相關部門,按照“成熟一批、啟動一批”的原則,分批研究確定試點城市名單。
此外,工信部、交通運輸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對試點城市給予相關政策支持,優先推薦其重點項目納入中央基建投資補助范圍,研究將公共領域新能源汽車產生的碳減排量納入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機制。
預計今年產銷較快增長
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國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目標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工信部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產銷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
下一步,工信部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一是優化政策供給。建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協調機制,統籌推動產業發展全局性工作。加強新階段重大問題系統研究,及時研究提出政策舉措建議。盡快完成積分管理辦法修訂,指導發布產業綠色低碳發展路線圖。
二是保障穩定運行。健全汽車生產風險預警機制,保障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加強國際資源開發合作,推動加快國內開采進度,積極開展整車、零部件、基礎元器件、關鍵材料等產業鏈上下游的交流合作,打擊投機炒作、捂盤惜售等不正當競爭行為,多措并舉做好關鍵原材料保供穩價工作。
三是支持創新突破。發揮龍頭企業和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加快新體系電池、車規級芯片、車用操作系統等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推進“車路云”一體化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與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領域融合發展。
四是優化發展環境。推動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許可管理條例》,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試點。嚴格生產準入管理,遏制盲目投資和重復建設。協同推進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著力破解小區、高速公路“充電難”問題。加快制定《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辦法》,完善回收利用體系建設。
五是深化開放發展。持續落實汽車行業開放措施,加大汽車企業在境外投融資、消費信貸和海外投資險等服務支持力度,推動建設海外發展公共服務平臺,發揮多雙邊合作機制作用,加強各國在貿易投資、標準制定等領域的溝通交流。(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