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團董事局主席 胡成中:加大力度支持精密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在現代產業經濟體系中具有引領和支撐作用。胡成中建議,提出加大力度全鏈條推進精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引起行業共鳴。
在建設高質量、現代化產業鏈體系的大背景下,中國工業正從低端向高端發展,汽車、航空航天和消費電子等核心應用領域對產品加工精度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精密制造行業對于機械加工、計算機、新材料等技術的綜合運用有著極高的要求。胡成中介紹,以我國制造、加工精密設備及零部件所需的高端數控機床為例,市場需求巨大,但本土化產業鏈配套尚待健全,基礎材料、高性能功能部件等無法滿足高端要求,數控系統、編碼器等大量關鍵零部件需要依賴進口,國產高端機床零部件的國產化率較低。近年高端數控機床國產化率僅為約6%,制約了我國精密制造產業產能的發展,影響我國核心領域的供應鏈安全。
胡成中指出,國家已于近年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扶持政策,明確了高端機床國產化的國家級戰略高度,對加速高端機床國產替代進程起到了重要作用。針對行業仍存在的不足,圍繞如何加速政策落地,他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充分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作用,引導國家及民間資本積極流入以高端機床為代表的高端基礎制造業,使資本惠及相關產業各個階段的民營企業,在初創、小而精、大而強等不同階段各打造一批標桿企業。目前,我國資本市場對相關行業的成熟企業的支持已初見成效,高端機床產業鏈不乏市值數百億的上市公司。但是,對于公司規模尚處于發展期,或細分領域市場尚小但擁有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仍需要強化政策引導,重點篩查、關注擁有應對下游需求有針對性的產品、技術的企業,使資本、產業技術難點、企業核心技術三者充分聯動。
二是加強針對性財稅激勵,鼓勵精密制造產業相關高端研發投入及高端人才的招聘、留用。對于產品結構正在向差異化、高端化、特色化轉型的機床企業,適時進一步減免行政及財稅負擔。同時,完善并敦促落實財稅激勵對象的淘汰機制,幫助企業定期回顧研發及產品迭代計劃,及時糾偏并果斷采取措施。此外,引導加強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對高校機械、材料和計算機等專業進行重點領域對口培養,促進高校研發成果向企業轉化。
三是在相關政策的制定、實施過程中植入“鏈式支持”的理念,全面兼顧上游核心零部件及系統、中游高端機床、下游精密制造全產業鏈條在國產替代、自主可控發展方向上的聯動。例如,短期內,可適當對采購國產高端機床的客戶企業及零部件國產化率較高的高端機床企業給予政策支持。同時,進一步發揮行業協會的組織協調職能,通過廣泛調研、組織研討、撮合共同開發等工作,拉通全產業鏈的需求與對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