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工業生產企穩回升 多項指標釋放積極信號
國家統計局近日發布報告稱,今年前兩個月,各地區各部門在實現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的同時,加快推動各項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持續顯效,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節奏加快,生產企穩回升,多方面呈現積極變化。
數據顯示,1—2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2.4%(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從環比看,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12%。
“1—2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較上年12月加快1.1個百分點,結束了自上年4季度以來的逐月回落態勢。從兩年平均看,1—2月同比增長4.9%,較上年12月兩年平均加快2.1個百分點。”國家統計局工業司首席統計師王新分析。
分三大門類看,1—2月,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制造業增長2.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4%。
分經濟類型看,1—2月,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7%;股份制企業增長4.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下降5.2%;私營企業增長2.0%。
分行業看,1—2月,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5.0%,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4.2%,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7.8%,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0.7%,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5.9%,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6.7%,通用設備制造業下降1.3%,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3.9%,汽車制造業下降1.0%,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9.7%,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3.9%,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下降2.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3%。
分產品看,1—2月,鋼材20623萬噸,同比增長3.6%;水泥19855萬噸,下降0.6%;十種有色金屬1192萬噸,增長9.8%;乙烯508萬噸,下降1.7%;汽車365.3萬輛,下降14.0%,其中新能源汽車97.0萬輛,增長16.3%;發電量13497億千瓦時,增長0.7%;原油加工量11607萬噸,增長3.3%。
“多數行業和產品回升。”王新強調,1—2月,在工業41個大類行業中,22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達53.7%;28個行業增加值增速較上年12月加快或降幅收窄,占68.3%。在統計的620種主要工業產品中,364種產品產量增速較上年12月加快或降幅收窄,占58.7%。
值得一提的是,裝備制造業生產加快。1—2月,工業轉型升級持續推進,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8%,較上年12月加快1.3個百分點,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22.2%。8個裝備大類行業中,有7個行業增加值增速加快或降幅收窄,其中鐵路船舶、電氣機械行業分別增長9.7%、13.9%,較上年12月加快7.7、3.1個百分點,專用設備行業由上年12月同比下降0.5%轉為增長3.9%。
同時,新產品快速增長。1—2月,風力發電機組、充電樁和光伏電池等新能源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03.5%、66.7%和40.8%,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多晶硅和單晶硅等新材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103.8%、86.3%和44.7%。
王新還提到,原材料制造業穩中有升。1—2月,原材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3%,較上年12月加快1.5個百分點。從行業看,鋼鐵和有色分別增長5.9%、6.7%,較上年12月加快3.1、0.4個百分點;建材由降轉增,增長0.7%,上年12月為下降1.8%。從產品看,1—2月,10種有色金屬、合成橡膠、碳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產品生產穩定,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9.8%、10.3%和11.7%。
數據還顯示,消費品制造業由降轉增。1—2月,隨著消費市場逐步回暖,消費品制造業增加值由上年12月同比下降3.2%轉為增長0.3%,恢復態勢明顯。13個消費品大類行業中,有8個行業增加值增速較上年12月加快或降幅收窄。從產品看,1—2月,涉及民生的生活必需品供給增加。
此外,私營、小微企業生產回升較快。1—2月,針對中小企業的減稅降費、金融扶持等政策顯效加力,規模以上工業私營企業、小微企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0%、2.4%,較上年12月加快1.5、1.7個百分點,回升幅度超過全部規上工業。
王新說,總體看,1—2月工業生產企穩回升。但也要看到,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多變,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依然存在,工業經濟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實現工業經濟運行整體好轉仍需付出艱苦努力。下階段,要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多措并舉提振市場信心,有效擴大國內需求,努力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夏小禾)
- 01-0311月工業生產總體穩定 ..
- 11-2810月工業生產繼續穩定恢..
- 09-027月工業生產繼續恢復 ..
- 06-205月疫情防控總體向好 ..
- 12-2011月工業生產繼續小幅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