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 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能源合作結碩果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年以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持續走深走實,取得了實實在在的豐碩成果,更多惠及沿線各國人民。”近日,在廈門舉辦的第三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論壇上,國家能源局副局長任京東表示,當前世界能源轉型發展面臨諸多新挑戰,中國愿與各方一道,不斷加強“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機制建設,共同推動“一帶一路”能源合作高質量發展,共同維護國際能源資源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助力“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綠色低碳發展,為構建更加綠色、包容的能源未來,促進世界經濟和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廈門市市長黃文輝表示,作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城市,近年來,廈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以綠色低碳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面向未來,廈門將持續創造能源合作新機遇,推動能源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新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為“一帶一路”能源合作貢獻更多廈門力量。
10年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能源合作中取得了一批實打實的成績。一是,政策溝通持續深化。10年來,我國先后與9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建立政府間能源合作機制。倡導建立了“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成員國達到33個。搭建了中國—阿盟、中國—非盟、中國—東盟、中國—中東歐、亞太經合組織可持續能源中心等5個區域能源合作平臺。
二是,建設了一大批能源基礎設施。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ABC線、中緬原油和天然氣管道等跨境油氣管道相繼建成投產,中亞—俄羅斯、中東、非洲、美洲和亞太五大油氣合作區建立形成,與俄羅斯、蒙古等7個國家開展電力互聯互通項目。與此同時,中國企業還積極“走出去”,在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建設了巴西美麗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項目、希臘克里特島聯網項目等。
三是,清潔能源產業貿易合作積極推進。作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市場和裝備制造國,中國貢獻了全球70%以上的光伏產能和60%的風電產能,有力促進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下降。10年來,中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綠色低碳能源投資已經超過傳統能源。
四是,資金融通不斷拓展,增進共建國家的民生福祉。絲路基金圍繞“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在共建國家積極布局一系列油氣、電力、新能源等項目投資。截至目前,能源類投資項目共25個,承諾投資金額約68億美元。“一帶一路”能源合作大大帶動了當地相關產業及社會經濟發展,累計帶動就業超過1000萬人,增加共建國家民生福祉。
“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合作網絡成立于2021年10月召開的第二屆“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期間。一年多來,綠色能源、互聯互通(電力)、油氣、智慧能源(創新)、綠色金融、高校(青年)和國際傳播7個工作組聚焦“一帶一路”能源務實合作,通過政策研究、規劃對接、技術交流和能力建設等方式,開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亮點頻出的優秀合作成果。
會上,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李雋發布《“一帶一路”清潔能源和電力合作機制研究》,披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清潔能源資源潛力及開發利用情況,并提出“一帶一路”清潔能源和電力合作機制的總體框架。
報告顯示,“一帶一路”國家清潔能源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清潔能源資源占全球69%。其中,風能技術開發量950億千瓦、占比72%,太陽能技術開發量2萬億千瓦、占比76%。共建“一帶一路”10年來,各國在能源貿易、投資、裝備、技術和標準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面向未來,各國制定了更具雄心的綠色能源發展目標和系統性規劃,能源轉型共識廣泛確立,能源電力合作前景廣闊。
李雋介紹,清潔能源和電力合作遵循安全發展、開放包容、綠色永續、市場運作和互利共贏的基本原則。基于上述原則,該研究提出“一帶一路”清潔能源和電力合作機制的總體框架,立足各國能源資源稟賦和發展訴求,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指導下,依托“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伙伴關系論壇和“一帶一路”能源部長會議,組建工作委員會、咨詢委員會、秘書處三大主要機構,統籌對話溝通、政策協調、數據共享與分析、技術合作、投融資促進、市場運行和終端協調7個機制,為“一帶一路”綠色可持續發展提供新模式新機制。(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