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門啟動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
為發揮質量標準品牌的牽引作用,促進中小企業完善管理、提質增效,加快向專精特新邁進,工信部等九部門近日聯合印發《質量標準品牌賦值中小企業專項行動(2023—2025年)》(以下簡稱《專項行動》)。
此次行動的目標是:到2025年,中小企業質量標準品牌意識顯著增強,綜合效能不斷提高,質量標準品牌對中小企業生存發展貢獻持續加大,有力推動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新增貫徹實施先進質量管理體系標準的中小企業10000家以上,新增參與標準制定等標準化工作的中小企業1000家以上,新增品牌培育管理體系貫標中小企業2000家以上。培訓中小企業經營管理和技術技能型人才10000人以上,新增相關領域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1000家以上,形成中小企業質量標準品牌優秀標桿300個。
《專項行動》共提出15項重點任務,包括提升質量標準品牌意識、建立先進質量管理體系、推廣質量管理數字化、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推動產品質量分級、防控質量風險、增強標準化能力、支持參與標準制定、強化標準的融通發展作用、持續推進貫標達標、完善品牌管理、強化品牌培育、推動開展質量標準品牌價值評估、加強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和提高公共服務水平。
其中,“推廣質量管理數字化”是指幫助中小企業導入質量管理數字化理念,深入開展質量管理數字化“深度行”等活動,利用沙龍論壇、線上公開課等形式宣貫《制造業質量管理數字化實施指南(試行)》;推廣成熟數字化、智能化質量管控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質量管理數字化解決方案,組織開展典型案例遴選及經驗交流活動;提高質量管理數字化實施成效,支持專業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轉型咨詢、診斷評估、數字化水平評測等服務,幫助中小企業聚焦重點業務環節,用好質量管理數字化工具。
在提高產品質量水平方面,《專項行動》要求,幫助中小企業導入適用的質量工程技術,推廣先進的質量設計工具,提高產品質量設計水平;開展關鍵過程質量控制能力診斷評價并實施改進,保障制造的一致性、穩定性;通過優化檢測試驗方法,保證測試準確性;支持中小企業積極參與中國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檢測評定工作,促進技術創新和示范應用;加強產品全生命周期質量管理,普及精益管理、精益制造等方法工具和軟件,深化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在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推動產品全生命周期的質量策劃、質量控制、質量保證和質量改進,形成設計、制造、使用和售后閉環管理。
在推動產品質量分級方面,《專項行動》要求,支持更多中小企業參與產品質量分級,聚焦機械、電子、紡織、鋼鐵、建材和有色等重點行業,開展產品質量分級評價;鼓勵行業協會和專業機構,指導中小企業參與產品質量分級標準制定,圍繞產品性能、技術能力和用戶需求等制定產品質量分級團體標準、行業標準;鼓勵中小企業結合自身實際邁向中高端,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開展高端品質評價,增加優質產品供給。
為了保障政策落地,《專項行動》還提出了4個方面的舉措。首先,加強組織領導。各地相關部門要加大協調推進力度,強化與相關規劃及產業、財政、金融、人才等政策的協調聯動,推動各項措施落實落地。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注重引導行業協會、中小企業公共服務機構、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智庫等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開展質量提升、標準制定、品牌建設等研究和技術服務。
其次,強化政策支持。落實企業質量提升活動中符合條件的研發費用享受稅前加計扣除政策,推動科技、市場監管、財稅等方面的政策供給。加強面向中小企業的質量標準品牌培訓課程體系和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將質量關鍵指標納入優質企業梯度培育的認定條件和評價標準。健全覆蓋質量、標準、品牌和專利等要素的融資增信體系,促進質量效益型企業融資。
再者,加強宣傳引導。組織開展質量標準品牌主題宣傳和交流活動,加強中小企業質量標準品牌宣傳解讀工作。定期總結推廣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質量標準品牌標桿成功實踐和典型經驗,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引領作用。
最后,強化實施監管。加強對中小企業質量標準品牌發展情況的運行監測,充分利用大數據等手段進行結構化分析研判,加強專項行動實施的動態監測評估,根據運行監測和評估結果,對任務舉措進行及時完善,提升實施效果。(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