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國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超過1萬億元
“今年上半年,全國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超過1萬億元,同比增長23.9%,有效發揮了穩投資、促增長的作用,也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和活力。”近日,在國家能源局召開的三季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董萬對我國上半年能源投資建設的特點進行總結。
一是全國能源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能源領域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有力有序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投資增速保持較高水平。分地區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完成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4.8%、22.1%和24.2%。分層級看,國家級重大項目投資帶動作用持續顯現,省級及以下項目投資增勢強勁。
二是新能源投資快速增長。新能源完成投資占比接近四成。甘肅、新疆、山西、湖北、云南和廣東等地集中式光伏項目建設提速,完成投資額均超過100億元;山東、河南和浙江加大城鎮和鄉村分布式光伏布局建設力度,完成投資額均超過120億元;內蒙古、甘肅持續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集中式風電投資增勢不減,山東、廣東海上風電項目集中開工建設。此外,湖北、安徽和江西等地一批生物質發電項目加快形成有效投資。
三是能源網絡基礎設施投資較快增長。電網、油氣管網投資較快增長,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工程全容量投產,金上-湖北、隴東-山東特高壓直流工程進入土建施工階段,一大批500千伏網架加強工程穩步實施,配電網建設加快推進。西氣東輸三線中段、西氣東輸四線處于施工高峰期。
四是新業態投資持續擴大。綜合能源、新型儲能、充電基礎設施投資持續擴大。青海、新疆和內蒙古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投資持續釋放,浙江綜合智慧能源快速發展,湖南、新疆、甘肅和重慶一批系統獨立型和新能源配套新型儲能項目建成投產,廣西、廣東、云南和河南充電樁建設加快推進。
除了對上半年能源投資建設的特點進行梳理外,國家能源局還對下一步加快推動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
截至6月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約27.1億千瓦,其中參與電力輔助服務的裝機約20億千瓦。2023年上半年,全國電力輔助服務費用共278億元,占上網電費1.9%。從結構上看,市場化補償費用204億元,占比73.4%;固定補償費用74億元,占比26.6%。從類型看,調峰補償167億元,占比60.0%;調頻補償54億元,占比19.4%;備用補償45億元,占比16.2%。從主體來看,火電企業獲得補償254億元,占比91.4%。
“電力輔助服務是指為維護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保障電能質量、促進新能源消納,由市場運營機構統一組織采購調用的調峰、調頻、備用等系統調節服務。為適應建設新型電力系統需要,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做好3個方面的工作。”國家能源局市場監管司副司長劉剛表示,一是研究起草《關于優化電力輔助服務分擔共享機制 推動用戶側資源參與系統調節的通知》,以市場化機制調動工商業可中斷負荷、負荷聚合商、虛擬電廠、新型儲能等用戶側資源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市場。
二是啟動編制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基本規則,促進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三是深入開展電力領域綜合監管和電力系統調節性電源建設運營綜合監管,進一步規范電力調度交易行為,切實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劉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