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我國千萬噸級煉油產能占比將達到55%左右
為扎實推進我國煉油行業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生態環境部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煉油行業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部署了2025年和2030年兩個階段性目標。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動能源清潔低碳高效利用,推進工業、交通等領域清潔低碳轉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要求制定能源、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化工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出臺煤電、石化和煤化工等產能控制政策。《國務院關于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也提出了推動石化化工行業碳達峰等具體要求。
煉油是石化的重要領域,是銜接上游勘探開發和下游生產生活用能的重要環節,既承擔著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責任,也為下游化工產業鏈提供原材料。據統計,2022年我國煉油行業年營業收入約占石油和化學工業的31%、占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的4%。煉油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對我國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指導意見》提出了“市場主導、政府引導”“綠色低碳、高效安全”“創新驅動、自立自強”3條原則,以及2025年和2030年的兩個階段性目標。
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千萬噸級煉油產能占比55%左右,產能結構和生產力布局逐步優化,技術裝備實力進一步增強,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煉油產能能效原則上達到基準水平、優于標桿水平的超過30%。“十四五”期間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強度進一步下降,綠色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到2030年,產能結構和生產力布局進一步優化,化工原材料和特種產品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能效和環保績效達到標桿水平的煉油產能比例大幅提升,技術裝備實力、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綠氫煉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技術完成工業化、規模化示范驗證,建設一批可借鑒、可復制的綠色低碳標桿企業,支撐2030年前全國碳排放達峰。
《指導意見》重點部署了4個方面的17項任務。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方面,部署優化產能結構布局、嚴控新增煉油產能、推進煉廠改造升級、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完善煉油行業管理5項任務。在推進能源資源高效利用方面,部署加強能效水效管理、推動系統用能優化、實施工藝裝備升級、鼓勵資源循環利用4項任務。在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方面,部署引導煉油過程降碳、推進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支持制氫用氫降碳、探索加強碳排放管理4項任務。在加強科技創新引領方面,部署優化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軟件開發應用、開發新型煉油技術、加快低碳技術研發4項任務。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負責人表示,《指導意見》從我國煉油行業實際出發,系統部署了相關工作,將有力指導煉油行業推進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實踐。
一是推動煉油產能結構和布局優化。《指導意見》擬出臺引導煉油企業改造升級、優化重組系列舉措,支持已有煉廠上優汰劣,優化升級。《指導意見》也明確要求進一步優化有關區域煉油產能布局,推動新建煉油項目有序向石化產業基地集中,實現集約集聚發展,并與乙烯、對二甲苯項目做好配套銜接。
二是推進煉油行業綠色發展。綠色發展是煉油行業落實“雙碳”目標、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指導意見》從實現能源資源高效利用、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兩大方面,部署了8項重點任務。
三是加快行業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促進煉油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指導意見》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面向煉油行業綠色低碳發展的實際需求,將科技創新貫穿其中,提出2030年煉油行業技術裝備實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目標,并就加強科技創新部署了4項重點任務,在其他9項重點任務中也明確了技術裝備創新和應用的相關內容。(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