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啟動綠證核發 首批核發約1191萬個
12月13日,國家能源局在北京召開綠證核發工作啟動會。12家申領綠證的發電企業和10家綠色電力用戶代表現場獲頒國家能源局核發的首批綠色電力證書(以下簡稱“綠證”)。
2017年我國試行綠證制度以來,綠證市場總體向好,初步推動全社會形成了較好的綠色電力消費意識。今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全覆蓋工作 促進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的通知》(發改能源〔2023〕1044號),對我國綠證制度進行了全面修訂完善,明確由國家能源局負責綠證相關管理工作,對全國風電、太陽能發電、常規水電、生物質發電、地熱能發電和海洋能發電等已建檔立卡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所生產的全部電量核發綠證,實現綠證核發全覆蓋,標志著綠證核發進入新階段。
據悉,此次國家能源局首批核發綠證約1191萬個,涉及項目1168個,發電企業755家。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和發電量不斷攀升,實現綠證核發全覆蓋后,我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綠證供應市場。
國家能源局強調,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綠證核發全覆蓋的重要意義。實現綠證核發全覆蓋,是完善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調控、推動能耗“雙控”向碳“雙控”轉變的重要基礎,是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支撐,是鼓勵綠色消費、支持綠色發展的重要措施。
國家能源局指出,要凝聚思想共識,精心組織做好綠證核發全覆蓋各項工作。要把思想認識統一到“綠證是我國可再生能源電量環境屬性的唯一憑證”這個關鍵點上來,切實維護綠證的權威性和唯一性;要健全機制、提升質效,做到核發數據可信可溯,核發系統不斷改進完善;要依規依法,建立健全配套制度,主動靠前服務,加強監督監管。
國家能源局指出,要發揮綠證作用,開啟可再生能源高質量躍升發展新篇章。加快構建基于綠證的可再生能源消費統計體系、可再生能源消納保障體系、產品碳足跡管理和國際互認體系,推動綠證成為我國能源清潔低碳轉型的新引擎,在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推動經濟社會綠色可持續發展中展現新作為。
會上,與會企業代表圍繞綠證核發交易系統及數據支撐、綠證綠電交易、綠電消費等方面作了交流發言。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和資質中心就下一階段綠證核發全覆蓋工作作出了具體安排。
一是建立完善核發制度。組織制定綠證核發實施細則和相關服務指南,完善綠證相關數據統計及信息披露辦法,規范綠證審核、簽發劃轉和對外服務工作,加強綠電交易憑證的規范管理,防止“證”出多門。
二是打造堅強核發系統。在做好現有核發系統升級完善的基礎上,加快推動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建設,積極推進相關系統與國家能源局能源云相連接的數據專線建設,實現與國家綠證核發交易系統互聯互通。
三是強化數據歸集報送。發電企業要做好建檔立卡,按時準確填報綠證核發所需信息,電網企業和電力交易機構要及時歸集并報送綠證核發交易信息數據。近期重點是加強綠證申領及信息數據復核,確保核發數據準確一致,防止錯發、漏發和數據重復。
四是創新探索信用機制。將信用管理手段貫穿綠證核發交易全過程,對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和綠證交易各方開展以信用為基礎的分級分類監管,依法查處騙取、冒領綠證及造假等違法違規行為。
五是協同拓展應用場景。會同有關方面加強綠證與能耗調控政策的有效銜接和實踐應用,開展綠證、綠電與外向型經濟發展研究,推動綠證國際互認,建立基于綠證的綠色電力消費認證體系,配合做好宣傳推廣,鼓勵社會各用能單位積極承擔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社會責任。(劉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