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社會電力需求穩步增長 非化石能源發電領航電力行業新時代
在電力消費方面,《報告》顯示,2023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持續增長,全國全社會用電量9.22萬億千瓦時,人均用電量6539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1個百分點,國民經濟回升向好拉動電力消費增速同比提高。各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3.6%、6.4%、6.6%和10.0%,同比增速逐季上升;受2022年同期低基數以及經濟回升等因素影響,四季度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明顯提高,四季度的兩年平均增速為6.8%,與三季度的兩年平均增速接近。
在各產業用電方面,《報告》揭示了以下顯著特點。一是第一產業用電量延續快速增長勢頭。2023年,第一產業用電量127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1.5%;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9.7%、14.2%、10.2%和12.2%。近年來電力企業積極助力鄉村振興,大力實施農網鞏固提升工程,完善鄉村電力基礎設施,推動農業生產、鄉村產業電氣化改造,拉動第一產業用電保持快速增長。分行業看,農業、漁業和畜牧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7.8%、9.2%和18.3%。
二是第二產業用電量增速逐季上升。2023年,第二產業用電量6.0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5%;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4.2%、4.7%、7.3%和9.4%。2023年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7.4%。分大類看,四大高載能行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長5.3%,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4.2%、0.9%、7.2%和8.7%,三、四季度的同比增速以及兩年平均增速均有較為明顯的回升;高技術及裝備制造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長11.3%,超過制造業整體增長水平3.9個百分點,增速領先,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4.0%、11.7%、13.3%和14.8%。
三是第三產業用電量恢復快速增長勢頭。2023年,第三產業用電量1.6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2.2%。各季度同比分別增長4.1%、15.9%、10.5%和19.1%;各季度的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5.3%、7.9%、9.3%和11.1%,數據逐季上升,反映出隨著新冠疫情防控轉段,服務業經濟運行呈穩步恢復態勢。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全年用電量同比增速處于14%~18%,這4個行業在2022年部分時段受疫情沖擊大,疫情后恢復態勢明顯。電動汽車高速發展拉動充換電服務業2023年用電量同比增長78.1%。
四是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低速增長。2023年,城鄉居民生活用電量1.3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0.9%,上年高基數是2023年居民生活用電量低速增長的重要原因。各季度的同比增速分別為0.2%、2.6%、-0.5%和2.3%,各季度的兩年平均增速分別為5.9%、5.0%、9.4%和8.7%。
五是全國31個省份用電量均為正增長,西部地區用電量增速領先。2023年,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6.9%、4.3%、8.1%和5.1%。分省份看,2023年全國31個省份全社會用電量均為正增長,其中,海南、西藏、內蒙古、寧夏、廣西和青海6個省份同比增速超過10%。
在電力生產供應方面,《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電力生產供應持續穩定增長,非化石能源發電占據主導,推動電力行業向綠色低碳轉型。
截至2023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9.2億千瓦,同比增長13.9%;人均發電裝機容量自2014年底歷史性突破1千瓦/人后,在2023年首次歷史性達到2.1千瓦/人。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在2023年首次超過火電裝機規模,占總裝機容量比重在2023年首次超過50%,煤電裝機占比首次降至40%以下。從分類型投資、發電裝機增速及結構變化等情況看,電力行業綠色低碳轉型趨勢持續推進。
具體來看,一是電力投資快速增長,非化石能源發電投資占電源投資比重達到九成。2023年,重點調查企業電力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0.2%。分類型看,電源完成投資同比增長30.1%,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投資同比增長31.5%,占電源投資的比重達到89.2%。太陽能發電、風電、核電、火電和水電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8.7%、27.5%、20.8%、15.0%和13.7%。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5.4%。電網企業進一步加強農網鞏固提升及配網投資建設,110千伏及以下等級電網投資占電網工程完成投資總額的比重達到55.0%。
二是新增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超過2億千瓦,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總裝機規模突破10億千瓦。2023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3.7億千瓦,同比多投產1.7億千瓦。其中,新增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2.2億千瓦,同比多投產1.3億千瓦,占新增發電裝機總容量的比重達到58.5%。全國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從2022年底的7.6億千瓦,連續突破8億千瓦、9億千瓦和10億千瓦大關,2023年底達到10.5億千瓦,同比增長38.6%,占總裝機容量比重為36.0%,同比提高6.4個百分點。火電13.9億千瓦,其中,煤電11.6億千瓦,同比增長3.4%,占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為39.9%,首次降至40%以下,同比降低4.0個百分點。
三是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煤電發電量占比仍接近六成,充分發揮兜底保供作用。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廠發電量8.91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2%。全國規模以上電廠中的水電發電量全年同比下降5.6%。2023年年初主要水庫蓄水不足以及上半年降水持續偏少,導致上半年規模以上電廠水電發電量同比下降22.9%;下半年降水形勢好轉以及上年同期基數低,8—12月水電發電量轉為同比正增長。2023年,全國規模以上電廠中的火電、核電發電量同比分別增長6.1%和3.7%。2023年煤電發電量占總發電量比重接近六成,煤電仍是當前我國電力供應的主力電源,有效彌補了水電出力的下降。
四是火電、核電、風電發電設備利用小時均同比提高。2023年,全國6000千瓦及以上電廠發電設備利用小時3592小時,同比降低101小時。分類型看,水電3133小時,同比降低285小時,其中,常規水電3423小時,同比降低278小時;抽水蓄能1175小時,同比降低6小時。火電4466小時,同比提高76小時,其中,煤電4685小時,同比提高92小時。核電7670小時,同比提高54小時。并網風電2225小時,同比提高7小時。并網太陽能發電1286小時,同比降低54小時。
五是跨區、跨省輸送電量較快增長。2023年,全國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3.81萬千米,同比少投產557千米;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交流)2.57億千伏安,同比少投產354萬千伏安;新增直流換流容量1600萬千瓦。2023年,全國完成跨區輸送電量8497億千瓦時,同比增長9.7%;其中,西北區域外送電量3097億千瓦時,占跨區輸送電量的36.5%。2023年,全國跨省輸送電量1.85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2%。
六是市場交易電量較快增長。2023年,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累計組織完成市場交易電量5.67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9%,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為61.4%,同比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全國電力市場中長期電力直接交易電量4.4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
綜合我國電力消費和生產供應情況,《報告》指出,2023年,我國電力系統在安全穩定運行的基礎上,實現了全國電力供需的總體平衡,取得了顯著的電力保供成效。
具體來看,2023年年初,受來水偏枯、電煤供應緊張、用電負荷增長等因素疊加影響,云南、貴州和蒙西等少數省級電網在部分時段電力供需形勢較為緊張,通過源網荷儲協同發力,守牢了民生用電安全底線。夏季,各相關政府部門及電力企業提前做好了充分準備,迎峰度夏期間全國電力供需形勢總體平衡,各省級電網均未采取有序用電措施,創造了近年來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最好成效。冬季,多地出現大范圍強寒潮、強雨雪天氣,電力行業企業全力應對雨雪冰凍,全國近10個省級電網電力供需形勢偏緊,部分省級電網通過需求側響應等措施,保障了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