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网在线最新版WWW中文网-肉色超薄丝袜脚交一区二区-亚洲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丰满少妇弄高潮了www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用戶名:   密碼:   立即注冊

中電聯: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將呈現總體緊平衡態勢

日期:2024/02/27   來源:機電商報   
  摘要:《報告》指出,在宏觀經濟平穩增長和終端用能電氣化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2024年我國電力消費預計將保持穩步增長態勢。為應對這一趨勢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中電聯強調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堅決守住民生用電底線,以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近日,中電聯發布的《2023—2024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我國未來的電力消費和供應趨勢進行了深入剖析。《報告》指出,在宏觀經濟平穩增長和終端用能電氣化持續推進的大背景下,2024年我國電力消費預計將保持穩步增長態勢。為應對這一趨勢帶來的挑戰與機遇,中電聯強調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堅決守住民生用電底線,以推動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

在電力消費預測方面,《報告》綜合考慮了宏觀經濟、終端用能電氣化等因素,運用不同預測方法對全社會用電量的預測得出結論:預計2024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將達9.8萬億千瓦時,比2023年增長6%左右。同時,全國統調最高用電負荷預計將達到14.5億千瓦,較2023年增加約1億千瓦。

在電力供應預測方面,《報告》預測2024年新投產發電裝機規模將再次突破3億千瓦。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發電的累計裝機規模將首次超越煤電裝機規模,這標志著我國能源結構正逐步向清潔、低碳方向轉型。

在新能源發電持續快速發展的帶動下,預計到2024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將達到32.5億千瓦,同比增長12%左右。其中,火電裝機容量將達14.6億千瓦,煤電裝機容量將達12億千瓦左右,占總裝機比重將降至37%。而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將合計達到18.6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將上升至57%左右;其中,并網風電裝機容量將達5.3億千瓦,并網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將達7.8億千瓦,并網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裝機規模將超過煤電裝機,占總裝機比重上升至40%左右。這一變化不僅展示了我國能源轉型的顯著成果,也對部分地區的新能源消納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

可以看到,電力供應和需求,以及氣候的不確定性等多方面因素交織疊加,為電力供需形勢帶來不確定性。中電聯在綜合考慮了電力消費需求的增長、電源投產等多方面情況后,預計2024年全國電力供需將呈現總體緊平衡態勢。特別是在迎峰度夏和迎峰度冬這兩個關鍵時期,即便有跨省跨區的電力互濟作為支撐,華北、華東、華中、西南及南方等區域中的部分省級電網仍將面臨電力供應的偏緊局面,部分時段甚至需要采取需求側響應等措施以應對。

面對這樣的形勢,中電聯著重指出,隨著我國宏觀經濟與電力消費的持續增長,2024年的電力保供任務將更為艱巨。為確保春季及未來電力系統的穩定供應,大電網的安全運行,以及民生用電需求的滿足,進而助推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我們必須緊密結合當前的電力供需形勢和行業動態,從電力安全供應、市場化電價體系的建立健全,以及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推進這三大方面入手,采取有力措施,積極應對挑戰。

在做好電力安全供應工作方面,一是做好一次能源跟蹤監測、負荷預警和災害應急機制建設。加強來水、風、光跟蹤監測,提升預報準確性;加強煤炭、油氣等能源供耗存監測;滾動開展用電負荷預測及預警。建立健全電力氣象災害監測系統,完善微氣象、覆冰等在線監測裝置部署,加強極端天氣對電網影響災害研判預警。

二是統籌做好源網規劃建設。分析電力送受端不同地區的網源投資合理比例,統籌推進電網電源建設,避免由于網源建設不協同引起大規模棄能。補強電網抵御自然災害的薄弱環節,提升電網設備防災能力。加快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支撐農村可再生能源開發。

三是提升電源供應能力。做好一次燃料供應保障,繼續執行煤炭保供政策,加大煤炭先進產能釋放力度,鞏固電力保供基礎。推動納入規劃的電源按時投產,同時做好并網服務,確保常規電源應并盡并,強化機組運行維護,嚴格非計劃停運和出力受阻管理,挖掘機組頂峰潛力。

四是挖掘輸電通道能力。加強跨省跨區電力余缺互濟,優化跨省區電力調配機制,做好中長期、現貨、應急調度的銜接。用足用好跨省跨區輸電通道,做到資源互補、時空互濟、市場互惠。充分發揮配套電源的調節能力,允許配套電源富余能力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市場化配置。

五是拓寬需求側響應覆蓋范圍。按照“誰承擔誰受益”的原則,拓寬資金渠道,優化調整市場分擔費用和運行費用等相關政策措施,形成合理的需求響應市場化補償機制。進一步完善電價體系,細化峰期、谷期電價時段,增加較小時間尺度的分時電價,引導和激發用戶錯峰用電的積極性。適當降低負荷聚合商的準入門檻。

在加快建立健全市場化電價體系方面,一是落實好煤電“兩部制”電價政策。建議各省份盡快出臺煤電容量電價實施細則,穩定煤電企業固定成本回收預期,推動煤電機組進行必要的投資和改造。加強對各地落實煤電電價政策監管,建立健全跨省跨區容量電價分攤機制,推動跨省跨區中長期交易的簽約履約,保障電力供應基本盤。

二是加快完善新能源參與市場交易電價機制。增加新能源發電調整合同的機會,縮短交易周期,提高交易頻率。允許不同電源品種之間自由轉讓市場合同,增加市場合同的流通性。新能源優先發電計劃應轉為政府授權合約機制,保障新能源企業合理收益。各地結合實際情況,開展用戶峰谷電價的時段調整,挖掘午間用電需求。

三是加快推進綠色電力市場建設。加快推進綠證交易方法及實施細則出臺,豐富綠證應用場景。逐步將分布式發電、生物質發電等形式的可再生能源納入綠電供應體系,進一步擴大綠電供應規模。加快培育綠電消費市場,完善綠證交易機制,暢通購買綠電和綠證的渠道,落實全社會共同推動能源轉型的責任。

在加快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方面,一是加強新型電力系統頂層設計。堅持系統觀念,加強對新型電力系統的源網荷儲統籌規劃和建設。統籌優化電力系統發展規劃,加強電力規劃與其他專項規劃的指導與銜接作用。完善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相關配套政策,從市場機制建設、技術創新、示范推廣等多方面統籌推進。

二是統籌推進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強化新能源基地、支撐性電源和輸送通道同步規劃設計和同步運行,保障大基地按期投產,積極推動綠色清潔電力消納。加強指導地方政府解決非技術成本不斷攀升問題,加大對土地價格、配套產業等限制性政策的監督,在大基地建設用地、用林、用草和用水等手續辦理上開設綠色通道。

三是統籌提升電力系統調節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推進煤電“三改聯動”及支撐性調節性煤電的建設,提升電力系統應急保障和調峰能力。完善峰谷電價,積極推動完善新型儲能參與市場機制。加快抽水蓄能電站建設及改造,加快確立抽水蓄能電站獨立市場主體地位,推動電站平等參與電力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市場交易。

四是推動電力領域科技創新。加強新型電力系統基礎理論研究,推動能源電力技術研發與應用向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轉型。深入研究適應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網的先進電網和儲能等新型電力系統支撐技術,開展高比例新能源和高比例電力電子裝備接入電網穩定運行控制技術研究。(楊  歌)

文件閱讀
    相關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