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冶煉等2項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發布
銅、鉛冶煉屬于國民經濟中的基礎性行業,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原材料。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生態環境部、工信部印發了《銅冶煉等2項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以下簡稱“指標體系”)。
推行清潔生產是實現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形成綠色生產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有效途徑。2007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鉛鋅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試行)》,2009—2010年,原環境保護部發布了《清潔生產標準粗鉛冶煉業》(HJ521-2009)、《清潔生產標準鉛電解業》(HJ513-2009)和《清潔生產標準銅冶煉業》(HJ558-2010),為銅、鉛冶煉行業深入推進清潔生產工作、提高清潔生產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撐。
2021年,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要求“建立健全清潔生產標準體系”。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行業技術進步,我國銅、鉛冶煉行業的快速發展,行業細分領域更為復雜,企業類型更為多樣,原有銅、鉛冶煉行業清潔生產相關標準已不能完全滿足行業清潔低碳轉型的需要,難以有效指導行業開展針對性的清潔生產改造和提升綠色生產水平,需進一步修訂完善。
修訂后的指標體系主要有3個方面的變化。一是完善了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修訂后的指標體系分為9類指標,分別為生產工藝及裝備、能源消耗、水資源消耗、原/輔料消耗、資源綜合利用、污染物產生與排放、溫室氣體排放、產品特征和清潔生產管理。與原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的6類指標相比,將原“資源能源消耗”調整為能源、水資源和原/輔料消耗三項指標,進一步體現我國全面節約戰略,突出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同時新增碳排放指標。
二是進一步優化清潔生產評價指標。按照當前我國銅、鉛冶煉行業的主流技術工藝、主要設施設備、多工藝段產品的資源消耗、主要污染物類型和重點污染物種類等內容,針對性完善了銅、鉛冶煉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
三是提升清潔生產水平評定科學性。修訂后的指標體系更強調系統性,綜合考慮限定性指標和綜合指數雙重評價來確定清潔生產水平,實現清潔生產水平的科學評定。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指出,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與現行標準設定的指標數值進行了充分銜接,并根據銅、鉛冶煉行業當前技術進步情況,按照清潔生產水平分級評價要求設定了更高的指標數值,以引領行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銅、鉛冶煉行業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按照《清潔生產評價指標體系編制通則》(GB/T43329-2023)進行指標架構,并與節能、節水、環保等相關領域標準在指標設置上保持一致,如《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標準》(GB18599)、《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4001)、《危險廢物貯存污染控制標準》(GB18597)等污染物污染控制標準;《能源管理體系要求》(GB/T23331)等能源管理標準;《粗銅》(YS/T70)、《陽極銅》(YS/T1083)、《粗鉛》(YS/T71)等產品標準。
為推動指標體系落地見效,國家發展改革委要求,組織開展清潔生產宣傳教育和解讀培訓,幫助銅、鉛冶煉行業企業了解清潔生產評價過程中指標測算的取值節點、滿足各類指標的適用技術以及計算核算方法要點;鼓勵企業開展清潔生產審核和評價認證,根據清潔生產指標體系,對企業生產工藝及裝備、資源能源消耗、碳排放等方面開展全過程綠色生產評估診斷;鼓勵企業對標清潔生產各項指標,深挖企業清潔生產潛力,按照“一企一策”要求,制定清潔生產改造方案,組織實施清潔生產改造,不斷提升企業綠色生產水平。(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