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國發電設備產業再創新高 綠色轉型引領全球能源新篇章
近日,機械工業發電設備中心最新發布的《2023年我國發電設備行業發展情況及形勢展望》報告指出,2023年我國發電設備行業在穩步恢復與發展的同時,實現了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的顯著突破。發電設備產量再創新高,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增長顯著,出口穩步增長,綠色低碳產品在國際市場逐漸發揮引領作用。
2023年,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7%,達9.2萬億千瓦時,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達9675億元,同比增長30.1%,其中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增長更是顯著,風電、核電和太陽能發電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7.5%、20.8%和38.7%,彰顯出綠色發展的強勁勢頭。
在這一背景下,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歷史性地超過了火電,綠色發電設備供給保障能力不斷提升。全國發電設備產量再創新高,達到17711.5萬千瓦,同比增長30.6%,連續20年保持世界領先地位。發電設備行業在保持高速增長的同時,結構更加優化,技術更加先進,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這不僅為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我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具體來看,水電、風電和核電設備產量均呈現出顯著的增幅。水電機組產量同比增長53.1%,其中單機容量較大的機組占比較高,顯示出水電建設向大型化、高效化發展的趨勢。風電機組產量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同比增長39.7%,再創歷史新高。陸上風電機組大型化進程加速,海上風電機組迭代速度加快,單機容量不斷突破,行業正加速邁入大型化時代。核電設備產量迎來高峰,主要供應先進的三代堆及多用途模塊化小型堆,為我國核電事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火電設備雖然占比有所下降,但作為電力“壓艙石”服務于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其重要性不容忽視。火電發電機、汽輪機、電站鍋爐的產量均保持增長,其中超臨界、超超臨界技術的應用占比不斷提升,顯示出火電行業在高效、清潔、低碳發展方面的積極探索。
出口方面,不僅實現了出口規模的穩步增長,更在綠色低碳產品領域逐漸發揮引領作用,推動出口區域的多元共進。2023年,全年出口發電機組達到了1086.1萬千瓦,同比增長26.7%,占發電設備總產量的6.1%。盡管與上年相比,出口發電機組在總產量中的占比略有下降,但出口規模增長仍然顯著。
具體來看,水電機組和風電機組的出口表現尤為突出。水電機組出口量達到170.8萬千瓦,同比增長52.5%,顯示出我國水電技術的國際競爭力。同時,風電機組出口量也實現了大幅增長,達到470萬千瓦,同比增長高達125.3%。這兩類綠色低碳產品占總出口產量的比例提升至59%,凸顯了我國發電設備產業在綠色能源領域的領先地位。
在出口區域方面,我國發電設備產業實現了多元化布局,產品遍布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多個地區。這不僅擴大了我國發電設備的國際市場影響力,也為全球能源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在經濟運行方面,2023年,發電設備市場訂單持續增長,行業整體經濟指標取得了新突破。納入統計的國內49家重點發電設備主機企業工業總產值達到了2737.4億元,同比增長22.5%。其中,哈爾濱電氣、東方電氣、上海電氣三大集團(以下簡稱“三大集團”)能源板塊的工業總產值更是達到了1185.7億元,同比增長16.9%。同時,這些企業的出口交貨值也實現了顯著增長,達到了186.6億元,同比增長51.6%。
在營業收入和利潤方面,三大集團同樣表現出色,全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462億元,同比增長7.5%;實現利潤總額約41億元,同比增長47.1%。這一成績的取得,得益于國內發電設備市場需求的持續增長,以及企業自身的技術創新和市場開拓。
在水電領域,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991億元,同比增長13.7%。新簽水電設備合同容量大幅增長,其中抽水蓄能設備成為重要支撐。大型水電設備制造企業訂單增長明顯,但中小型水電設備制造企業則面臨訂單不足的困境,不得不采取多元化發展路徑以維持經營。
火電領域也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火電投資1029億元,同比增長15.0%。國內企業新簽火電設備合同容量顯著增長,其中大型機組合同容量占比超過80%。火電設備制造企業產能利用率進一步提高,部分企業的經營情況良好。
核電領域同樣迎來了黃金發展期。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核電投資949億元,同比增長20.8%。新簽核電設備合同容量可觀,核電設備制造企業新接訂單情況良好,部分企業在手訂單重回歷史高位。大多數核電設備企業利潤出現不同幅度增長。
風電領域投資增長顯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風電投資2499億元,同比增長27.5%。然而,風電機組價格繼續走低,導致風電整機企業營收增速下降,利潤大幅縮水。盡管風電零部件企業整體經營情況相對較好,但也存在“冷熱不均”的現象。
總體而言,2023年發電設備市場呈現出訂單增長、經濟指標突破的良好態勢,但不同領域和類型的企業之間也存在發展不平衡的情況。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和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發電設備行業將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需要企業不斷創新和開拓市場,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此外,在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我國發電設備行業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不斷提速。哈電集團在這一進程中取得了顯著成果,成功研制了世界單機容量最大的扎拉水電站沖擊式水電機組成套結構轉輪鍛件,研發的抽水蓄能機組和熱電聯產技術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同時,哈電集團還利用數字技術賦能先進制造,大幅提升數字產業收入。
東方電氣集團在轉型升級中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自主研制的F級重型燃氣輪機、沖擊式水電轉輪以及全球最長風電葉片等多項成果實現了工程應用或下線。此外,東方電氣集團還聯合其他企業成功開展了多項具有創新性的技術研發和試驗,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力。
上海電氣在EPC總包項目、超高速變頻防爆同步電動機、自然通風直接空冷系統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并成功研制了國內首臺大F重型在運燃機摻氫技術。金風科技則與三峽集團聯合研制了全球首臺16兆瓦超大容量海上風電機組,并創造了單日發電量世界紀錄。明陽智能、遠景能源和運達股份等企業也在風電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展示了我國風電技術的領先地位。
中車株洲所、一重集團、二重裝備、鋼研總院、寶武特冶、中海油集團,以及中遠海運集團等企業也在各自的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為行業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這些成果的取得,不僅彰顯了我國發電設備行業在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方面的實力,也為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和清潔能源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未來,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和清潔能源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發電設備行業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推動全球能源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林 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