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儲能狂飆 2024年累計裝機或將超過抽水蓄能
4月10日,第十二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ESIE2024)開幕式在北京首鋼會展中心隆重開幕。ESIE 2024由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中國能源研究會和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所聯合主辦。本屆峰會以“發展儲能新質生產力 開創能源轉型新格局”為主題,開幕式現場匯聚了政府主管部門、科研院所、電網公司、發電集團、儲能產業鏈龍頭企業等1000余人參與,線上觀會人次突破260萬。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將新型儲能寫入其中,為新型儲能發展按下“加速鍵”,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ESIE2024發布的《儲能產業研究白皮書2024》顯示,2023年全球新增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創歷史新高,,中國占比接近50%。此外,2023年,中國新增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首次突破20GW,三倍于2022年同期水平。預計2024年,中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或將超過抽水蓄能,迎來歷史性時刻。
大咖云集 新型儲能將成中國“新名片”
開幕式上,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在致辭中表示,隨著全球能源轉型和碳減排的加速推進,儲能產業仍處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要圍繞儲能共性關鍵技術、儲能技術裝備及系統集成技術方面進行重點部署,推動科創加產業加速融合。要加強對市場需求、產能布局、成本價格等方面信息進行跟蹤分析,客觀、準確的判斷。要以市場化改革為方向,加快推進電能量市場、容量市場、輔助型市場等高效協同電力市場體系建設。隨著新型電力系統的建設,儲能將在新型電力系統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將在家庭、工業、應急電源、充電樁、應急通信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進而滿足多元化能源需求。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基礎處處長金磊表示:下一步,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將深入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會同有關方面推動新能源及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要加強行業規范管理,修訂發布新版光伏、鋰電池規范條件,研究新型儲能制造業發展的有關政策,加快編制鋰電池編碼和溯源等評價體系;統籌支持先進儲能技術及產品創新突破和規模化應用,加快鈉電、固態電池、光伏制氫等突破和示范應用;加快能源電子、光儲端信的融合發展,推動強鏈補鏈延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持續促進我國光伏、鋰電池、新型儲能等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在人才、資金、技術、標準、產能、專利等領域深化國際合作。
北京市經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毛東軍表示,北京市將聚焦優勢領域,進一步完善產業生態,提高產業集聚水平,推動京津冀新型儲能產業聯動規模化發展。北京市長期以來一直大力推動新型儲能產業的發展,發布支持新型儲能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打造昌平和房山兩個新型儲能產業示范區,為儲能產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北京市將加快新型儲能前沿性技術突破。
國家電網有限公司科技創新部主任陳梅表示,國家電網公司運營新能源規模最大的電網,新能源裝機達9.1億千瓦,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方面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新型儲能作為提升電力系統調節和支撐能力的重要手段,國家電網公司需求極其迫切,一直高度重視新型儲能的研究開發與工程應用,引領并服務新型儲能的創新發展。下一步,國家電網公司將充分發揮電網的平臺和國有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加強與各方合作,共同推動儲能技術創新和發展,加快發展儲能新質生產力,為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實現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仁賢表示,中國儲能行業即將迎來快速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期,但行業現在也面臨電力市場機制不完善、商業模式不成熟、產品同質化嚴重、安全隱患風險等問題。呼吁儲能行業要堅守“安全”底線,回歸“以技術創新推動降本增效”的主航道。要積極探索儲能市場機制和商業模式,夯實儲能發展的內驅力,此外全行業凝心聚力進一步增強上下游分工協同,加強國際化合作,共同推動儲能標準化、安全化、規模化、經濟化的總趨勢,讓儲能產業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的新質生產力姿態成為全球儲能市場中的“中國新名片”。
院士、專家開講 新型儲能迎來歷史性時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第36屆主席舒印彪在主旨報告《新型儲能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中指出,新型電力系統面臨巨大的調節資源需求,從日調節需求看,間歇性新能源與用電負荷疊加后,凈負荷日峰谷差持續增大,日調節需求從短時間尺度的調頻為主,向調頻、調峰、爬坡等多類型需求轉變。從季節調節需求看,氣候變化因素和極端天氣對電力系統規劃、生產、運行的影響加劇,應對長時間周期平衡需求的儲能技術亟待突破。新型儲能是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安全可靠經濟運行的重要技術手段。在電源側,提升新能源消納利用水平、頻率電壓支撐能力和涉網安全性能。在電網側,發揮調頻、調峰等多種功能,增強系統供電保障能力。在負荷側,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供電可靠性和用戶側靈活調節能力。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副校長陳軍在主旨報告《探索新型電池體系 引領儲能產業創新發展》中提出,全固態電池已成為全球電池科技的競爭焦點,以固態電池為核心的電動汽車有可能改變未來產業布局。不過,全固態電池面臨嚴峻國際挑戰。目前豐田在固態電池技術方面申請的專利數量居全球首位,已從最初的材料探索,逐步轉移到電芯的試制。從各國研究進度與目標看,中國1-2年實現600Wh/kg氧化物/聚合物復合電解質固態電池;日本方面,2023年豐田宣布目標將全固態電池作為BEV車型,2027~2028年量產,固態電池體系為硫化物。建議我國加大支持力度,形成產學研用貫通式發展,以搶占該領域的科技制高點。
重磅發布 中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倡議
為打造新質產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進一步推動中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關村儲能產技術聯盟聯合儲能產業各方共同發出“中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倡議 ”,倡議包括強化安全意識,保證產品質量;加強行業自律,構建良性競爭;加快技術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保護知識產權,維護創新環境;深化行業協作,共創共贏局面;加強國際合作,共謀發展機遇六點倡議。18家龍頭企業共同承諾在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的組織下,共同參與,共同行動,共同發展。
儲能領袖高端對話 探尋高質量發展之路
新型儲能產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如何制定還原新型儲能價值的市場機制,如何創新發展,如何促進新能源消納,如何開拓海外市場,如何促進儲能行業高質量的發展,已經成為政府部門、全行業共同關心、關乎我國新型儲能行業能否保持國際領先地位的焦點。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瞄準行業焦點,力邀8位行業頂級專家和企業領袖開啟主題為“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高端對話。對話由中國電力體制改革泰斗清華大學教授、中國能源研究會儲能專委會副主任委員夏清坐鎮主持,對話嘉賓分別為: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綜合能源事業部總經理徐紹龍,北京索英電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仕城,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陳啟鑫,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陳海生,雙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銳,瑞浦蘭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輝,遠景集團高級副總裁,遠景儲能CEO田慶軍,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新型儲能技術與裝備聯合創新中心秘書長、中國電氣裝備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技術總監李霄組成。
這是一場匯聚技術供應商、專家學者、行業專家的多角度多維度的深入探討,也是一次融合機制改革、技術創新、企業發展與國際競爭的多元思維碰撞。為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貢獻了諸多可實踐的發展路徑和創新思路。
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伴隨著中國儲能產業發展已走過十二年春秋,目前已成為全球范圍內最具影響力的儲能會展。隨著行業大熱,本屆展會,共有12大主題展館,展覽面積高達150,000平米,500+儲能行業一線品牌系數到場。展會同期還將舉辦高峰論壇、高端對話、閉門會研討、國際論壇、主題論壇、新品發布、創新大賽項目展示等幾百場的配套活動。(石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