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 低空經濟醞釀萬億級市場
近日,工信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到2030年,推動低空經濟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從觀光旅游、外賣配送等消費場景,到農業植保、電力巡檢等生產場景,近年來,在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共同推動下,以傳統通用航空、無人機產業為代表的低空經濟快速發展,市場規模加速壯大。我國低空經濟發展現狀如何?各地各部門推出了哪些政策舉措?中國民航局在日前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答案。
低空域蘊藏大產業
2021年2月,低空經濟被寫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2023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全國兩會,“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科技含量高、創新要素集中,具有產業鏈條長、應用場景復雜、使用主體多元、涉及部門和領域多等特點,呈現出明顯的新質生產力特征,發展空間廣闊。”民航局綜合司副司長孫文生說。
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商可佳用數據從4個方面總結了我國通用航空業發展現狀。一是傳統通航穩中有進。截至2023年底,全國注冊通航企業達690家,運營航空器達2900架,月均飛行11.4萬小時,分別是2015年的2.5倍、1.5倍和1.8倍。二是無人機新業態蓬勃發展。截至2023年底,國內注冊無人機126.7萬架,同比增長32.2%,運營無人機的企業達1.9萬家。三是保障能力不斷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國通用機場有449個,是2015年的7.4倍。四是安全水平穩定可控。2023年,通航飛行量較2019年增長27.5%,事故萬架次率較2019年下降42.1%。
民航局空管行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駱洪江指出,目前我國無人駕駛航空飛行活動呈現良好發展態勢。民用無人機已在農林牧漁和娛樂航拍領域率先實現行業普及,城市場景和物流應用的管理模式與技術標準已初具推廣基礎。
確定階段性目標
此次發布的《方案》指出,發展通用航空制造業,加快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是塑造航空工業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推動低空經濟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加快制造強國、交通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
《方案》提出了兩個階段性目標。到2027年,我國通用航空裝備供給能力、產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現代化通用航空基礎支撐體系基本建立,高效融合產業生態初步形成,通用航空公共服務裝備體系基本完善,以無人化、電動化、智能化為技術特征的新型通用航空裝備在城市空運、物流配送、應急救援等領域實現商業應用。
具體目標包括3個方面。第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綠色化、智能化、新構型通用航空器研制創新居世界先進水平,形成一批通用航空領域產學研用聯合實驗室、科技創新中心及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通用航空法規標準體系和安全驗證體系基本建立。
第二,示范應用成效明顯。航空應急救援、物流配送實現規模化應用,城市空中交通實現商業運行,形成20個以上可復制、可推廣的典型應用示范,打造一批低空經濟應用示范基地,形成一批品牌產品。
第三,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大幅提升。打造10家以上具有生態主導力的通用航空產業鏈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通用航空動力實現系列化發展,機載、任務系統及配套設備模塊化、標準化產業配套能力顯著增強。
到2030年,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新模式基本建立,支撐和保障“短途運輸+電動垂直起降”客運網絡、“干-支-末”無人機配送網絡、滿足工農作業需求的低空生產作業網絡安全高效運行,通用航空裝備全面融入人民生產生活各領域,成為低空經濟增長的強大推動力,形成萬億級市場規模。
提出三方面保障
為了保障政策落地,《方案》提出三方面要求。一是加強統籌聯動。加強部門協同,強化央地聯動,有序推進通用航空產業建設和資源保障力度。充分發揮地方優勢,結合當地基礎條件和潛在需求,在通用航空裝備應用示范、產業集群建設、產業生態培育、產業政策制定等方面積極探索。組建通用航空產業創新發展專家委員會,加強通用航空產業發展戰略研究、決策支持和咨詢服務。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充分發揮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政策作用,支持通用航空裝備推廣應用。發揮政府采購作用,加大對通用航空裝備和服務采購力度。落實國務院關于航空項目投資核準有關要求,規范通用航空項目投資核準程序。根據需要研究擴展城市空中交通等應用領域的無人機無線電頻率供給和規范使用。
三是營造良好氛圍。發揮行業組織作用,加強國內外、行業內外合作交流,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發展對接,加強法規標準宣傳,強化行業自律。引導各方力量,規范開展高水平通用航空會展、論壇、賽事活動,定期組織召開供需對接會。發展航空科普教育,大力培育通用航空消費文化。(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