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035年我國核電占比將達10%
“預計到2035年,核能發電量在中國電力結構中的占比將達到10%左右,與當前的全球平均水平相當,相應減排二氧化碳約9億噸;到2060年,核電發電量占比達到18%左右,與當前經合組織國家平均水平相當。”近日,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廷克在中國核能行業協會2024春季核能可持續發展國際論壇上表示。
此次論壇還發布了《中國核能發展報告(2024)》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由中國核能行業協會聯合中核戰略規劃研究總院、中智科學技術評價研究中心共同主編,全面總結了2023年中國核能行業的發展成果,并針對當前行業面臨的形勢和挑戰提出了政策建議。
《藍皮書》顯示,我國核電產業安全有序加快發展。截至目前,我國商運核電機組共55臺,總裝機容量5703萬千瓦,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準核電機組38臺,總裝機容量4480萬千瓦。2023年,中國核電機組發電量為4334億千瓦時,位居全球第二,占全國發電量的4.86%,僅占當前全球平均水平的50%,年度等效減排二氧化碳約3.4億噸。
據了解,當前我國已形成自主化三代壓水堆“華龍一號”“國和一號”國產化品牌,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溫氣冷堆、快堆以及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等先進核電技術。自主化三代核電技術已全面進入批量化建設階段,“華龍一號”在國內外已有5臺機組投入商運、在建機組共13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高溫氣冷堆示范工程已于2023年底投入商運、“國和一號”示范工程建設穩步推進。
在小型反應堆方面,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堆“玲龍一號”反應堆廠房主體結構已全部施工完成,預計2026年建成投產;泳池堆、低溫供熱堆、一體化供熱堆等小型反應堆在研發設計方面已開展大量工作。
核技術應用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目前,我國全面布局并推動醫用同位素自主化生產設施和能力的建設,力爭2024年至2025年實現碳-14、碘-131等主要醫用同位素的自主化生產與供應;穩定同位素鐿-176、公斤級鉬-100生產實現自主化突破;加速器技術研發與產能建設取得新突破。
我國多地正在積極拓展核能利用。預計到2030年、2060年,核能供暖規模有望分別達到1.5億平方米、15億平方米;核能在實現綠色低碳供暖、供氣、海水淡化和制氫等綜合利用方面均有較好的市場空間。
此外,《藍皮書》還顯示,2023年,核能行業管理與安全保障取得了顯著成效。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原子能法列入立法計劃;政府有關部門積極推進放射性污染防治法修訂工作和核損害賠償法立法研究工作,以及《核電管理條例》等制修訂工作。核能行業管理水平、核與輻射安全監管能力持續提升,核應急管理不斷完善、核安保與核材料管制進一步加強,核能行業交流更加廣泛。
《藍皮書》在總結我國核電行業發展成果的同時,也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藍皮書》指出,盡管中國核電裝機規模持續增長,但仍然存在與實現“雙碳”目標要求不匹配的問題,現有核電建設布局尚不能適應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需求,同時核能綜合利用尚未形成產業規模。因此,穩定保持核電核準節奏,持續核電規模化發展,以及優化核電布局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中國投入商運的核電機組主要分布在沿海的8個省份(自治區),內陸地區的核電機組建設尚未啟動。受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影響,一些原本計劃在內陸建設的核電項目,如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寧和江西彭澤等,目前仍處于擱置狀態。
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舒印彪表示,我國在運和在建核電機組目前全部在東部沿海地區。未來,考慮到資源條件和能源需求,確保受端電網具備堅強的電壓支撐能力,需要優先在東部發展核電,推進沿海廠址建設。
他預計,到2030年,我國東部沿海地區核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發電量占比達到18.5%;到2035年,核電總裝機容量達到1.9億千瓦,發電量占比達到26%。其中,福建為55%、浙江36%、遼寧34%。
舒印彪認為,我國中部地區位于能源供應的末端,水電資源已開發,在運煤電機組多,風光資源不具備基地型開發條件,核電成為實現能源可持續供應和替代煤電的較好選擇,將對保障中部省份持續增長的用電需求、優化電源結構起到重要作用。
在西北地區,舒印彪建議,大型能源基地開發應探索將核電作為支撐電源,與風光火儲實現多能互補一體化開發運行,推動能源基地規模化集約化開發和外送輸電通道建設,持續提升輸電能力和輸電效率。
除了建議優化核電建設布局,《藍皮書》還呼吁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將核電納入綠色低碳政策體系,以充分發揮其清潔低碳屬性。
目前,為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國內已建設了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展了綠證交易和綠電交易試點等工作。“但現有綠色低碳交易體系均未將核電納入其中,核電的清潔低碳屬性未能得到充分體現。”《藍皮書》稱。
《藍皮書》建議,一是在制定“雙碳”配套政策體系時明確核電清潔低碳的屬性及具有可再生能源的類似屬性定位;二是盡快建立適用于核電低碳電力的證書體系,適時與綠電證書并軌;三是推動新一代先進核能系統及小堆項目通過CCER進入碳市場;四是加強與IAEA等國際組織,以及美國、法國等核電大國的合作,共同推動核能作為低碳能源消費的國際互認。(劉 洋)
- 01-09新版核電標準體系發布 ..
- 08-182030年前我國在運核電裝..
- 11-162025年我國核電在運裝機..
- 02-282021年核電機組累計發電..
- 04-252035年我國核電發電量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