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地3個月 汽車以舊換新成效幾何?
近3個月來,汽車以舊換新在全國各地火熱進行。今年4月,商務部等七部門發布《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明確符合條件的報廢并新購置新能源車/燃油車分別補貼10000元/7000元,為汽車消費市場添了新動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20多個省份出臺具體實施政策,車企也紛紛加碼推出各項優惠。
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不僅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占比約10%,相關稅收占稅收總額、相關從業人數占城鎮就業總人數的比例也均在10%左右。
汽車以舊換新,包括汽車報廢更新和汽車置換更新。其中,汽車報廢更新,即先將舊車報廢注銷再購新車。按照《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實施細則》,個人消費者在相應時間范圍內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或2018年4月30日前注冊登記的新能源乘用車,并購買符合條件的新車,享受一次性定額補貼。
對報廢上述兩類舊車并購買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1萬元;對報廢國三及以下排放標準燃油乘用車并購買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的,補貼7000元。
根據財政部數據,2024年汽車以舊換新補貼年度資金總額近112億元,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按6∶4比例共同承擔,中央財政補貼金額已下達。與此同時,各地也陸續發布了報廢更新地方實施政策。
從補貼力度看,大部分地區按照國家基本標準執行。例如,四川省發布了《四川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四川省財政廳預撥各市(州)2024年汽車和家電以舊換新中省補貼資金共5.17億元。對個人消費者報廢并在省內購置符合條件的新能源乘用車或2.0升及以下排量燃油乘用車,分別給予10000元、7000元一次性定額補貼。預計到年底,全省將完成6萬輛汽車以舊換新工作任務。
也有個別省份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提高了一定額度。例如,6月,內蒙古自治區財政下達首批汽車以舊換新補貼2.14億元,對報廢置換新能源車最高補貼12000元/輛,燃油車9000元/輛。
在執行國家報廢更新補貼的同時,多地還出臺汽車置換補貼,即對二手車轉出再購新車給予補貼,包括先購后補、發放汽車消費券等方式。
北京市朝陽區、昌平區、大興區分批次發放汽車消費券,最新批次規模超千萬元。上海對符合條件的個人消費者給予一次性購車補貼,燃油車和純電車每輛分別補貼2800元和1萬元。廣州、濟南、蘇州等地根據購車類型、新車價格等分檔補貼,額度數千元不等。
深圳則再次放寬新能源汽車購買政策,取消非深戶籍人員申請新能源小汽車增量指標社保限制,放寬名下僅有1輛在深圳市登記的小汽車個人申請混合動力小汽車增量指標的條件限制。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表示,本輪政策體現出3個顯著的特點。首先,意義深遠。大規模以舊換新既能促進消費、拉動投資、切實增強經濟活力,又能增加先進產能、促進節能降碳、減少安全隱患,實現高質量發展。
其次,目標清晰。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報廢汽車回收量較2023年增加約1倍,二手車交易量較2023年增長45%。
再者,舉措務實。加大財政支持、完善稅收支持、優化金融支持、加強要素保障、強化創新支撐5個方面強化政策保障的具體措施,將有力保障以舊換新的落實落地。
在各方聯合推動下,以舊換新政策效果已經逐步顯現。商務部稱,商務部汽車以舊換新信息平臺從收到全國第1份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到申請量突破1萬份,用了25天;從第1萬份申請到第2萬份申請,用了7天;再到第3萬份申請,僅用了4天。截至6月25日12時,商務部汽車以舊換新信息平臺已收到汽車報廢更新補貼申請11.3萬份。
隨著政策落地,國內汽車消費熱度有所攀升。1—6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89.1萬輛和1404.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9%和6.1%。6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50.7萬輛和255.2萬輛,環比分別增長5.7%和5.6%。
1—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92.9萬輛和494.4萬輛,分別同比增長30.1%和32%,市場占有率達到35.2%。6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0.3萬輛和104.9萬輛,分別同比增長28.1%和30.1%,市場占有率達到41.1%。截至2024年6月底,國產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已超過3000萬輛。
以舊換新政策出臺后,報廢汽車回收市場也隨之回暖。公安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3.4億輛。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1—5月,報廢汽車回收220萬輛,同比增長19.4%,其中5月同比增長55.6%。有關機構預計,今年汽車回收將超過700萬輛,回收拆解產業邁向千億級市場規模。
業內人士表示,汽車以舊換新并非簡單“換新”,而是一場消費和產業的轉型升級,在激發消費潛力、讓用戶有更好消費體驗的同時,也讓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擁有更強壯的體格。 (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