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
工信部和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近日發布了《物聯網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4版)》(以下簡稱《指南》),以加強標準工作頂層設計,引領物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
物聯網是以感知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為主要手段,實現人、機、物的泛在連接,提供信息感知、信息傳輸、信息處理等服務的基礎設施,在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物聯網的技術體系主要包括感知技術、網絡與通信技術、數據處理技術等。其中,感知技術包括傳感器、條碼識別、二維碼識別、射頻識別、音視頻采集、高精度定位等技術,負責實現數據感知、采集和獲取;網絡與通信技術包括協議、接入、組網、融合等技術及設備,負責實現數據傳輸;數據處理技術包括信息模型、數據分析、數據存儲與管理、數據融合、數據接口等技術,負責實現數據交換共享、信息協同。
同時,在實時業務、應用智能、數字化管理等需求帶動下,催生出邊緣計算、物聯網操作系統、數字孿生等關鍵技術,與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融合發展,實現全面感知、泛在連接、安全可信、智能應用。
經過多年來快速發展,我國物聯網產業已形成龐大市場規模,在技術創新突破、行業融合應用、產業生態培育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伴隨新興技術持續演進、行業應用融合發展,我國亟須完善物聯網標準體系,推動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物聯網產業體系。
《指南》提出的總體要求是:到 2025 年,新制定物聯網領域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30項以上,引導社會團體制定先進團體標準,加強標準宣貫和實施推廣,參與制定國際標準10 項以上,引領物聯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加快形成。
具體包括3個方面。一是創新驅動,應用牽引。加快物聯網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推動先進適用的科技創新成果融入標準,持續提升標準技術水平。面向行業應用需求,協同推進物聯網與重點行業融合應用標準研制,加速構建規模化、集約化的物聯網產業生態。
二是系統布局,急用先行。統籌推進物聯網各類型標準研制,加強標準全生命周期管理,持續完善標準工作體系。聚焦物聯網技術創新、應用場景開拓、產業發展和安全保障需求,加快基礎通用、關鍵技術、測評方法、典型應用等標準研制。
三是協同推進,開放合作。充分發揮產學研用各方、產業鏈各環節的優勢力量,加強跨行業、跨領域工作協同,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的有效銜接。鼓勵我國企事業單位深度參與標準國際化活動,積極貢獻中國方案,共同制定國際標準。
《指南》提出,物聯網標準體系結構物聯網標準體系包括基礎標準、技術標準、建設運維標準和應用標準等 4 個部分,基礎標準是物聯網的總體性、框架性標準,為其他各類標準提供基礎支撐;技術標準是物聯網的關鍵共性技術與融合技術標準,為實現物聯網應用提供技術支撐;建設運維標準是物聯網系統規劃、建設、運行、維護的標準,以指導各行業推進物聯網系統建設和規模化部署應用;應用標準是面向行業具體應用需求,對其他部分標準的細化,支撐各行業發展。
在組織實施方面,《指南》還提出了4個方面的要求。一是加強統籌協調。在工信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的指導下,推動物聯網全產業鏈上的企業、高校、研究機構等加強標準化工作協同。充分發揮標準化技術組織、產業技術聯盟等平臺作用,加強跨行業、跨領域的多標委會技術協作,共同構建先進適用的物聯網標準體系。
二是完善工作體系。建立物聯網科技項目與標準化工作聯動機制,在科技項目中強化標準核心技術指標研究,及時將先進適用科技創新成果融入標準,提升標準水平;加強物聯網標準驗證檢測、成果轉化、數字化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鼓勵地方出臺物聯網標準公共服務能力建設的政策措施。
三是加強應用實施。充分發揮地方主管部門、標準化組織、行業協會等的作用,開展標準宣貫活動,組織開展物聯網標準應用試點工作,通過優秀案例的遴選,形成最佳實踐,促進標準應用推廣;建立物聯網標準實施效果評估制度,根據評估結果及時修訂完善相關標準,保證標準的適用性。
四是深化國際合作。加快物聯網國際標準轉化,提升國內和國際標準關鍵指標的一致性程度。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電信聯盟(ITU)等標準國際化活動,攜手全球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制定物聯網國際標準。(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