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工信部部長金壯龍10月17日表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建成涵蓋基礎芯片、傳感器、計算平臺、底盤控制和網聯云控等在內的完整產業體系,人機交互等技術全球領先,線控轉向和主動懸架等技術加快突破。
金壯龍是在當日舉行的2024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開幕式上作出上述表述的。2024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由工信部、交通運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于10月17—19日在北京召開。250多家國內外整車、核心零部件企業和機構參展,200多項新技術新產品亮相。
汽車產業加速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轉型,已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力量。金壯龍介紹,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累計培育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近400家,5家激光雷達企業銷量進入全球前十,9家車企開發的有條件自動駕駛車型開展準入試點。同時,基礎設施加速布局。全國50多個城市開展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示范,開放測試道路3.2萬千米,完成約1萬千米道路智能化改造,安裝路側單元8700多套。此外,我國的國際合作不斷深化,與歐美、日本等合作開展多項自動駕駛制度法規制定。
在2024世界智能網聯汽車大會舉辦期間,中國工程院還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全球十大發展突破。這十大突破包括:基于大模型的汽車人工智能技術實現突破,智能化網聯化融合成為重要技術路徑,中央計算式新型架構開啟產業實踐,智能底盤提升整車操控和運動安全,自動駕駛系統安全技術體系完善,車云數據閉環變革主流研發范式,組合駕駛輔助(L2級)規模化落地,L3級(也就是有條件的自動駕駛模式)及以上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加速,主要國家在立法方面取得關鍵進展,全球加速自動駕駛法規標準研究。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在此次會上表示,面向未來,要集聚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市場創新主體,培育壯大新型零部件、新型基礎設施等新質生產力,加強產業協同融合;要堅持走符合市場需求的發展道路,促進跨區域示范與多領域應用,破解發展中存在的區域發展不均衡不充分、技術堵卡點等問題;推進綠色、低碳、智能制造等前沿技術創新和產業化應用,加強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字孿生、邊緣計算等技術研發,推進在汽車領域全面應用;推動全球汽車產業深化交流合作,為全球提供適應于多元化清潔能源、多樣化環境保護需求的高質量智能網聯汽車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隨著大算力、大數據、大模型等快速發展,高級自動駕駛技術有望實現新的重大突破,智能網聯汽車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金壯龍表示,我國將從4個方面推動產業全新發展。一是在融合創新方面,將聚焦新一代電子電氣架構,大算力芯片、域控制器、超智系統等關鍵領域,以數據為紐帶,促進汽車與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城市融合發展。
二是拓展應用場景,深入開展“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構建“架構相同、標準統一”的網聯設施,提高車載網聯終端安裝比例,持續拓展物流、公交、出租、環衛等多場景應用。
三是完善標準法規,推動道路交通安全、保險等法律法規修訂,建立健全高級別自動駕駛監管制度,加快功能安全、網絡安全、數據安全標準制定。
四是深化開放合作,在聯合國國際標準化組織框架下,加強與各國開展標準法規合作,研究數據跨境流動便利政策,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體系,為產業全球化發展營造良好環境。
“近年來,北京充分利用豐富的創新資源,加快關鍵要素集聚,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日趨完善。”北京市委書記尹力在大會致辭中表示,“下一步,北京要同各方一道,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全球數字經濟標桿,打造全球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新沃土。”(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