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構筑韌性之城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公布了《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什么是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如何抓好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有關司局負責人對相關內容進行了解讀。
何謂“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住房城鄉建設部解讀道,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同城市建設治理融合創新的產物。它以信息平臺建設為牽引,以智能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智慧應用場景為依托,對城市基礎設施進行數字化改造,構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體系,是提升城市建設、運營和治理水平的重要手段。
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城市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引擎,也是擴大內需的主戰場,為5G、物聯網、大數據和工業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供了最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創新空間。城市安全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穩定大局。當前,亟須加強韌性城市建設,提高城市安全治理現代化水平。
來自住房城鄉建設部的數據顯示,自2020年以來,住房城鄉建設部分批在重慶、太原等21個城市開展新城建試點,并在濟南、廣州、煙臺創建新城建產業與應用示范基地,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為增強城市安全韌性提供了重要支撐,也成為各地擴大有效投資、激發增長動能的重要途徑。
《意見》提出,要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深度融合,以信息平臺建設為牽引,以智能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智慧應用場景為依托,推動城市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構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體系,持續提升城市設施韌性、管理韌性、空間韌性,推動城市安全發展。
根據《意見》,到2027年,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明顯進展,對韌性城市建設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到2030年,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推動建成一批高水平韌性城市,城市安全韌性持續提升,城市運行更安全、更有序、更智慧、更高效。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工程規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羅翔說,打造韌性城市,一方面要解決好城市資源合理配置、基礎工程建設等問題,另一方面要增強各種危機的快速反應、快速響應和迅速恢復能力。
《意見》提出了11項重點任務,包括實施智能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發展智慧住區、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開展數字家庭建設、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搭建完善城市運行管理服務平臺等。
以推動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為例,《意見》要求,以支撐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和改善城市出行為切入點,建設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設施融合感知體系。深入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車聯網”發展,逐步穩妥推廣應用輔助駕駛、自動駕駛,加快布設城市道路基礎設施智能感知系統,提升車路協同水平。推動智能網聯汽車多場景應用,滿足智能交通需求。加強城市物流配送設施的規劃、建設、改造,建設集約、高效、智慧的綠色配送體系等。
值得一提的是,《意見》還提到“開展數字家庭建設”。以住宅為載體,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通信和人工智能等實現系統平臺、家居產品互聯互通,加快構建跨終端共享的統一操作系統生態,提升智能家居設備的適用性、安全性,滿足居民用電用火用氣用水安全、環境與健康監測等需求。加強智能信息綜合布線,加大住宅信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投入力度,提升電力和信息網絡連接能力,滿足數字家庭系統需求。鼓勵既有住宅參照新建住宅設置智能產品,對傳統家居產品進行電動化、數字化和網絡化改造。在數字家庭建設中,要充分尊重居民個人意愿,加強數據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
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離不開科技引領和人才培養。《意見》要求,組織開展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基礎理論、關鍵技術與裝備研究,加快突破城市級海量數據處理及存儲、多源傳感信息融合感知、建筑信息模型三維圖形引擎、建筑機器人應用等一批關鍵技術。建立完善信息基礎數據、智能道路基礎設施、智能建造等技術體系,構建新型城市基礎設施標準體系。依托高等學校、科研機構、骨干企業以及重大科研項目等,注重培養具有新一代信息技術、工程建設、城市管理、城市安全等多學科知識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運用前沿技術推動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創新,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羅翔說。
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涵蓋多個領域,需要系統謀劃、統籌推進。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要堅持問題導向、系統觀念。把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樹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意識,聚焦城市安全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能力短板,整體謀劃、部門協同,精準施策、綜合治理,推動城市基礎設施體系化建設,全面提升城市韌性。
與此同時,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健全支持政策,完善市場化機制,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韌性城市建設。
“要避免不顧客觀情況一哄而上,堅決不搞不切實際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有關司局負責人表示,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要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順應人民群眾需求,尊重城市發展規律,立足本地城市發展實際。
住房城鄉建設部強調,各省級人民政府要加強統籌協調和指導督促,城市人民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抓好組織實施,強化跟蹤問效,確保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各項決策部署落地見效。(何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