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赤泥綜合利用行動方案》
為落實《“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提升赤泥綜合利用水平,工信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住房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近日聯合發布實施《赤泥綜合利用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赤泥是以鋁土礦為原料生產氧化鋁過程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產生和堆存量較大。赤泥堿性較強、粒度較細、組成復雜,綜合利用難度大。做好赤泥綜合利用,對降低黃河流域等重點地區生態環境風險和推動鋁工業綠色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23年,我國赤泥綜合利用量達到1050萬噸,主要利用途徑包括提取氧化鐵、生產膠凝材料、生產粉體材料等。
此次發布的《行動方案》提出,以全面提高赤泥綜合利用水平為目標,強化創新驅動,著力推動赤泥源頭減量,提升可利用性,提高綜合利用能力,擴大綜合利用規模,豐富綜合利用場景,強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助力赤泥綜合利用產業和氧化鋁產業綠色協同發展。
不僅要以技術創新為基礎,持續推動模式創新、產品創新和應用領域創新,推動赤泥綜合利用量效齊增,還要聚焦氧化鋁生產,以及赤泥綜合利用產品生產、應用各環節,強化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同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強化氧化鋁生產企業主體責任,發揮赤泥產品應用重點領域企業作用。
《行動方案》提出了兩個階段性目標。到2027年,赤泥綜合利用取得積極進展。赤泥源頭減量、低成本降堿等關鍵技術取得突破,赤泥綜合利用產能與氧化鋁產能更加匹配,赤泥選鐵、赤泥基建材等主要綜合利用產品應用規模得到提升。新增赤泥綜合利用率達到15%。
到2030年,赤泥綜合利用水平進一步提升。赤泥性質調控、規模化利用等技術進一步突破,行業創新發展能力明顯增強。赤泥綜合利用產業與氧化鋁產業協同更為緊密,綜合利用產品更加豐富,應用場景得到拓展。基本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發力、赤泥綜合利用量效齊增的可持續發展格局,新增赤泥綜合利用率達到25%。
《行動方案》聚焦推動赤泥源頭減量和源頭提升赤泥可利用性,提出做好赤泥產生階段管控。針對如何推動赤泥綜合利用擴容增量,提出擴大現有途徑利用規模、發展赤泥綜合利用產品和拓展赤泥綜合利用新場景3種路徑。在系統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方面,要加快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和完善赤泥綜合利用創新體系。另外,還要推動產業統籌布局協同發展,籌布局赤泥綜合利用產能,強化赤泥綜合利用產業協同。
為了強化綜合利用產業發展保障,《行動方案》還提出5項措施。一是加強工作組織。河北、山西、山東、河南、貴州、云南、內蒙古、廣西和重慶等赤泥產出地區應立足本地上下游產業特點,結合實際出臺配套政策,壓實屬地責任。氧化鋁生產企業應強化主體責任,一企一策制定赤泥綜合利用方案。
二是培育骨干力量。深入推進氧化鋁企業集聚、赤泥產生量較大地區的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以及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建設。鼓勵赤泥產生地開展“無廢城市”建設,鼓勵有關園區、企業積極創建“無廢園區”“無廢企業”。培育一批赤泥綜合利用領域的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三是完善法規標準。研究制定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管理辦法,進一步強化赤泥綜合利用管理。立足各地氧化鋁產業特點,結合鋁土礦成分、生產工藝流程和技術特點等,系統研究赤泥分類。聚焦元素提取、路用材料、建筑材料、充填材料和土壤改良材料等重點領域,豐富赤泥綜合利用產品標準。
四是加大支持力度。聚焦赤泥綜合利用技術研發、產品生產及應用的重點領域,鼓勵有關地區對項目建設予以支持。適時更新發布《國家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先進適用工藝技術設備目錄》,強化供需對接,加快赤泥綜合利用先進工藝技術設備推廣應用。
五是強化宣傳引導。有關行業協會、企業應加大對赤泥綜合利用的宣傳力度,積極宣貫產業政策,交流技術成果,增進行業共識,宣傳赤泥的資源屬性和可安全利用的觀念。(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