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國數據市場交易規模同比增長30%以上
出臺21份政策文件,支持24家數據交易機構互認互通,遴選出119個數據開發利用優秀項目……近日,國家數據局發布了過去一年的工作成績單。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數據市場交易規模超160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
國家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國家數據局局長劉烈宏說,國家數據局自2023年10月掛牌成立以來,堅持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一條主線”,圍繞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更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做了大量工作。
在夯實制度體系方面,2024年以來,國家數據局聚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務,圍繞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和安全治理等出臺了21份政策文件,搭建起數據基礎制度的“四梁八柱”。
在數據流通交易方面,著力培育數據流通交易生態,支持24家數據交易機構互認互通,統一開放、繁榮活躍的數據市場正在加快構建。據測算,2024年,全國數據市場交易規模超1600億元,同比增長30%以上。其中,場內市場數據交易規模同比實現翻番。
在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方面,我國數據資源生產總量持續攀升,2024年同比增幅預計超過20%。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上線以來,截至3月30日,已經審核通過的登記數據達700項,涵蓋的存儲數據規模達到239.23太字節。
在國家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相關部門正推動研究制定41項數據領域國家標準,組織北京、上海等18個城市,開展可信數據空間、數場、數聯網、數據元件、區塊鏈和隱私保護計算等6種典型技術路線先行先試,加快推動國家數據基礎設施規模化部署、系統化應用。
在數據要素賦能方面,2024年以來,國家數據局聯合14個部門深入實施“數據要素x”三年行動計劃,成功舉辦全國大賽,參賽主體覆蓋超過30個行業大類,參賽隊伍超過1.9萬支,吸引匯聚近2萬個參賽項目,最終遴選出119個數據開發利用優秀項目,數據要素正深入各行業各領域,釋放出千姿百態的乘數效應。
劉烈宏說,在各地區、各部門的支持配合下,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制約數據流通交易、開發利用的因素逐步減少,相關難點堵點痛點問題,基本都有了較為明晰的解決方案、較為豐富的工具箱和較為科學的方法論。
比如,對于數據煙囪、信息孤島問題,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的意見》,與面向政府內部的數據共享、面向社會的數據開放等方面的制度機制一起,為數據“供得出”架橋。
對于隱私安全問題,國家數據局會同相關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數據流通安全治理、可信數據空間等相關政策文件,并且正在推進數據流通利用基礎設施建設,旨在通過制度和技術雙輪驅動、協同發力,保障數據流通“有規可循”“流通可溯”,為數據“流得動、用得好、保安全”鋪路。
對于高質量數據服務以大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能發展問題,相關部門著力推動各行各業高質量數據集建設,推進數據標注產業發展,促進中文語料積累和有效利用,為助力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筑基。
“通過一年多的努力,我們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數據要素市場化、價值化提供了工具箱。”劉烈宏表示,“歡迎大家使用工具箱,優化工具箱,釋放公共數據、企業數據的潛在價值,更好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夏小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