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中國:持續推進本土化戰略,共繪中國低碳綠色發展新藍圖
作為全球電力設備制造領域的領軍者,德國MR公司(萊茵豪森集團)自1868年創立以來,已走過150余載的輝煌征程。這家擁有深厚歷史底蘊的家族企業,不僅在電力能源行業聲名遠揚,更在全球范圍內樹立了“隱形冠軍”的典范。特別是在變壓器、油浸式開關等細分領域,MR公司憑借卓越的技術實力與過硬的產品質量,穩居全球市場份額前列。
業績持續攀升
自9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以來,MR公司始終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通過不斷提升產品質量與服務水平,贏得了客戶的廣泛信賴與支持。近年來,受益于新能源市場的迅猛發展,MR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業績持續攀升,已成為公司全球業務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據MR中國區總經理任佳博士介紹,2024年,MR公司全球業績實現強勁增長,這其中,中國區做出了卓越的貢獻,這也彰顯了MR公司在中國市場的強勁競爭力。任佳強調,當下,中國在全球電力設備需求中的占比達到了35% - 40%,同時在全球變壓器出口量中的占比為40% - 45%。鑒于這種既是需求大國又是出口重要參與者的雙重角色,MR在中國的戰略布局具有極其關鍵的意義。
業績的爆發式增長,源于MR公司對中國市場的深度洞察與精準布局。MR通過持續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服務響應速度,精準契合了中國客戶對高效、節能電力設備的迫切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任佳在分享時著重強調了MR的理念升級——從“德國制造”到“MR制造”。秉承同一個質量體系,MR能夠充分利用“中國效率”來解決全球的交貨瓶頸問題,這也是MR未來最重要的一項工作。任佳表示“MR會鞏固產品質量穩定性,讓更多的海外客戶使用‘中國制造’產品。”
本土化戰略提速
為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MR公司持續推進本土化戰略。近日,記者實地探訪了MR蘇州工廠。生產車間內,整潔有序的環境與高效運轉的設備令人印象深刻。工人們熟練操作著精密機械,確保每一件產品都能達到最高質量標準。
在采訪中,MR蘇州總經理Jens Lipp表示,蘇州工廠是MR公司在中國的重要生產基地,也是本土化布局的重要一環。從油浸式開關到真空型開關,蘇州工廠正不斷擴產系列產品。隨著VM型開關的本土化,MR能更快速,更高效地滿足中國本土市場客戶需求。
MR蘇州總經理Jens Lipp
據Lipp分享,未來蘇州工廠將承擔起更多的本土生產任務。為實現這一目標,MR公司將投入大量資源,進行設備升級、人員培訓以及技術儲備等一系列工作。通過引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優化生產流程、加強員工技能培訓,力求以最快的速度提升蘇州工廠的生產能力。
任佳強調,“展望未來,蘇州工廠的發展藍圖遠不止于生產環節。當下,蘇州工廠更多聚焦于產品組裝工作,而在未來,我們將把研發納入核心戰略布局。因為中國市場的需求具有獨特性和多樣性,只有深入了解本地客戶的需求和市場動態,才能開發出真正符合中國市場需求的優質產品。為此,公司將加強與本地客戶、科研機構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根據本地客戶需求和市場趨勢,開發或改進更多適用于中國客戶的產品,不斷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和市場適應性。”可以看到,MR正以蘇州工廠為戰略支點,積極應對全球市場的挑戰與機遇。
攜手共拓新局
MR在中國持續助力低碳綠色發展,并始終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強大、高效、節能的電力設備解決方案。公司緊跟全球新能源發展趨勢,持續加大在風電、光伏等領域的研發投入,推出了一系列符合行業需求的新技術、新產品。例如MR研發的防爆型有載調壓開關,通過集成先進的安全技術與智能控制系統,顯著提升了電力設備的安全性與可靠性。任佳分享道,在2024年,MR攜手國家電網、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共同研發的防爆型有載調壓開關取得了關鍵性突破。該技術最早亮相于巴黎大會,隨后在蘇州電科院完成了高強度測試,模擬爆炸現場以驗證安全性。測試結果表明,當調壓開關出現機械故障時,該系統能夠將潛在的火災隱患有效限制在變壓器內部,顯著提高了設備可靠性。當今,該產品能夠在突發故障時迅速切斷電源,有效保障電網穩定運行,同時降低能源消耗與環境污染。
在合作發展方面,MR同樣不遺余力。一方面,MR與眾多中國本土行業龍頭企業建立長期穩固的合作關系,通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推動中國電力行業的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助力行業向更高水平邁進。另一方面,MR積極攜手中國變壓器企業參與多項國際電力合作項目,將中國智慧融入全球能源轉型進程。 “目前,MR與中電裝備等中國企業開展深度合作,依托自身覆蓋全球的服務網絡,為海外變壓器項目提供全方位的現場安裝與技術支持,全方位助力中國電力設備企業提升國際競爭力。”任佳講道,“對于中國變壓器企業來講,建立海外服務團隊是比較困難的,通過這一合作模式,中國變壓器企業無需再為海外服務團隊的建設而煩惱,得以更專注于產品本身,輕裝上陣拓展海外市場。”任佳進一步講道。
在低碳綠色發展的浪潮中,MR公司正以實際行動書寫著“中國故事”,與行業伙伴攜手,共繪全球能源新篇章。(石珊珊)